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據介紹,自上個世紀90年代由美國總統克林頓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行動計劃”實施以來,人類社會步入了“大數據”時代,形成了“第五空間”。這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面貌、行為方式、決策行動,甚至成為一國政府治理與社會治理的目標模式選擇,成為國際社會處理國際事務、實現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的基本工具。大數據又猶如一把雙刃劍,給國家信息安全、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公民個人信息及財產安全帶來全方位的挑戰。
面對網絡侵權泛濫,網絡不正當競爭越演越烈,網絡非法行為給國家安全造成的現實威脅,網絡安全核心技術薄弱,網絡運營服務監管體系不健全、監管屏障脆弱、立法嚴重滯后等問題,借鑒發達國家網絡安全立法技術和政策措施,立足中國國情,加快我國網絡安全立法迫在眉睫。2013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治發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以敏銳的視角、頂層機制設計的層面,千方百計籌集資金自主設立“網絡安全立法”課題,形成了初期成果。隨后,又組織專家申報國家勞動人事保障部、海外出國留學基金重大項目“網絡安全立法模式”,首次舉辦國際研討會,邀請海內外知名專家共商國家網絡治理大計,所形成的成果引起中宣部高度重視,其中關于建立國家網絡安全領導信息小組、推進網絡安全“五個體系”建設、網絡安全立法框架、個人信息保護法框架等成果被調取和吸收采用。
鑒于中心前期研究的理論厚度、立法模式的前瞻性、協調性和創新性,2014年中共中央宣傳部聯合國家社科基金辦給中心負責人徐漢明教授、中心首席專家梅夏英教授委托重大項目“《網絡安全法》立法研究及草案起草”。徐漢明、梅夏英率領課題組成員刻苦攻關,高質量快速度地完成了課題,其提出的《網絡安全法》(草案)被中宣部采納并編報中央領導、全國人大和國務院,成果以由中宣部結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