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近日,在業內備受關注的第四屆全球移動游戲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然而在手機游戲市場紅火的同時,也有一些“李鬼”游戲與“李逵”搶風頭,因為知識產權而造成的糾紛屢見不鮮。
手游紅火 “李鬼”不絕
隨著移動客戶端的普及和“泛娛樂”概念的日漸興起,電影、動漫、小說、電腦端游戲等越來越多地被改編成為手機游戲。IP的英文全稱是“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識產權。在游戲行業內,IP通常包括商標、人物名稱、人物形象等。
近年來,手機游戲的同質化傾向使得一個好“IP”在競爭中致勝顯得頗為重要。一個好的“IP”不僅可以帶來游戲內容的出色,更有其自身的強大影響力,而一些“頂級IP”更是有著巨大的號召力和吸引流量的效果。
但也因“頂級IP”們的號召力,一些沒有得到授權的開發者也會用知名“原型”進行開發,變成第三方平臺上讓人眼花繚亂的“李鬼”游戲。不少用戶都曾有過在第三方應用平臺下載應用時“傻傻分不清楚”的經歷。從金庸、古龍的經典武俠小說,到國內一些大公司從海外購買版權改編的游戲,到此前在電腦端火爆的網絡游戲等,都成了“李鬼”們仿冒的對象。
近年來,手游維權的案例屢見不鮮。2013年,暢游游戲對20多家涉嫌侵權金庸作品的游戲公司發出律師函,稱這些公司的作品均不同程度地侵犯了金庸作品的著作權。2014年底,盛大游戲宣布將針對市場上的仿《傳奇》手游一次性發出約200份維權公函,涉及約20家公司,初步索賠合計達5千萬元人民幣。
侵權成本低 侵權者打游擊
在某手機游戲公司任項目經理的方小姐告訴記者,近年來手游界的知名IP價格水漲船高,一些小說、漫畫的手機游戲改編權動輒數百萬元。而有些游戲開發者為了搭上名著的便車,通過模仿故事情節、更改角色命名的做法來打擦邊球,比如把“東方不敗”改成“西方失敗”等。
騰訊公司互聯網犯罪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陳琴告訴記者,近年來涉及游戲、文學、視頻等泛娛樂維權需求越來越大,然而互聯網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賠償金額與侵權手游的利潤相比較低,有時即使勝訴獲得的賠償甚至不夠支付律師費。
上海協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游閩鍵認為,手機游戲生命周期短,而案件訴訟周期長。對于部分未取得改編權的開發團隊來說,手機游戲生命周期短的特征則可以讓他們撈一筆“快錢”后脫身。而對于訴訟方來說,等到案子判決下來,游戲的生命周期也差不多結束了,權利人的權益有時難以得到保障。
業內人士呼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鼓勵原創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中關村法庭法官郭振華表示,小說改編為游戲涉及人物的形象、姓名、道具、故事情節等,被控侵權的游戲的改編和使用方式有時處于模仿和抄襲的模糊邊緣,比如有些內容超出著作權的范疇而進入形象權保護的領域,存在現行法律框架下適用法律、解決爭議的難題。
受訪專家和業內人士建議,加強對游戲軟件開發商及平臺商的管理,保護知識產權擁有者的合法權益,鼓勵創意創新,促進行業的正版化、優質化。
在手機游戲侵權的打擊方面,游閩鍵建議加大處罰力度,縮短審判周期,對于類似案件盡可能采用證據保全、訴訟禁令等法律措施,必要時追究侵權人刑事責任,從而形成對侵權者的威懾,更好地鼓勵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