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3分鐘轉走3萬元,一邊給銀行打電話一邊收著錢被轉走的短信,實在太揪心了。”不久前,家住北京市海淀區的邵女士經歷了卡在身邊、“錢卻不知道去哪兒”的謎局。
記者調查多個環節后發現,邵女士的遭遇絕不僅是個案。如今,各式便捷、新穎的支付手段日益受到人們的歡迎,但是每個人都可能遭遇和邵女士一樣的情形。
5月11日,邵女士陸續接到工行客服95588發來的短信,提示她的一張工行儲蓄卡通過網銀支出5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金額。就在她撥打95588凍結賬戶的3分鐘內,共被莫名其妙“支出”3萬元。
開卡行工商銀行北京沙窩路支行查詢明細后告訴邵女士,3萬元是通過福建福州一家支行支付給了“福建網龍計算機網絡有限公司”。
“我很少使用工行網銀,和這家網絡公司也沒有交集,為什么我人在北京、卡不離身、U盾在家,錢卻從福建支付給了一家公司?”邵女士大為吃驚。
沙窩路支行反饋給邵女士初步調查結論:錢是通過無卡支付方式支付給網龍公司。福州當地支行與網龍公司交涉過,但網龍公司表示這筆錢是網絡游戲玩家用于購買游戲道具“魔石”的,不可能賠付。
“我沒有開通無卡支付,銀行是怎么不經核實就將錢支付給這家公司的?”邵女士問。
工行負責外部欺詐風險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無卡支付類似于快捷支付,在一定限額內無需U盾即可實現轉賬,目前不少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均有類似業務,有時儲戶將銀行卡綁定第三方支付即被視作開通了無卡支付。
記者了解到,工行快捷支付還需要輸入手機發送的動態密碼,邵女士并未開通該業務。那么,會不會有人通過第三方支付進行了網上支付操作?
工行沙窩路支行行長劉濤表示,是否通過第三方支付途徑,在其網點信息看不到,需要邵女士去和第三方支付機構了解情況。
邵女士的錢怎么離奇轉到“網龍公司”的?銀行業內部人士認為,邵女士很可能遭遇了網絡盜刷,她的銀行卡信息或第三方支付賬戶信息可能此前已被不法分子通過釣魚網站或木馬病毒獲取。而通過游戲網站消費,正是不法分子銷贓的慣用手法。
“一些游戲網站容易成為銷贓平臺,暴露了此類網站為求簡便快捷地實現買賣交易,對用戶交易審核不嚴,對賬戶疏于管理。”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另外,銀行在追求支付創新的同時,也存在對賬戶安全監管不到位的問題。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郭華表示,在犯罪分子最終落網前,電子商務網站、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行等事件的關聯方很難為受害人負責。“互聯網催生了不少新興犯罪手法,尤其是金融領域的案件跨機構、跨地域,而且民事、刑事交叉,很多受害人的賠付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張合軍建議,儲戶可以嘗試與銀行協商解決,畢竟儲戶和銀行存在合同關系,至于各方應承擔責任多少可以協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