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2015年初,市消保委針對消費者反映的手機成像不佳、內存縮水、軟件異常等熱點問題,委托專業機構對手機多項性能開展了比較試驗。
據市消保委秘書長陶愛蓮介紹,比較試驗發現,受試手機除系統軟件外,均不同程度地預裝了各類軟件,最多的達到71個,少的也有近30個,且大量預裝軟件不能卸載。其中,歐珀(OPPO)X9007和三星SM-N9008S手機不可卸載軟件數量位列前兩位。歐珀(OPPO)手機總共預裝了71個軟件,其中不可卸載軟件數量達47個,是所有受試手機中最多的。三星手機為44個,且所有預裝軟件均不可卸載。值得注意的是,手機預裝應用軟件在消費無操作的情況下,仍然會發生流量消耗。
陶愛蓮表示,鑒于手機廠商的行為侵害了眾多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有必要通過公益訴訟的方式糾正此類不合理的做法。因此,市消保委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5條、《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7條、《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第51條之規定,將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和天津三星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分別起訴至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在其所銷售智能手機外包裝或說明書中明示手機內預裝軟件的名稱、類型、功能、所占內存,同時請求法院判令被告為其所銷售智能手機內預裝應用軟件提供可直接卸載的途徑。
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相關消費投訴也呈快速增長的趨勢。2012年,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受理的手機類消費投訴為4188件,2013年為5680件,同比上漲35.6%;2014年達到了7066件,同比上漲24.2%,手機類投訴已經連續三年占到商品類投訴的第一位。
目前,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已對上述兩起公益訴訟予以正式受理。市消保委表示,希望此次公益訴訟能夠起到示范效應,徹底破除智能手機行業捆綁銷售應用軟件又不告知消費者的潛規則,推動手機應用軟件公平競爭,促進智能手機行業健康發展。
>>調查
最多預裝71個軟件 還有裝了就無法卸載
前段時間,上海市消保委公布的一項比較試驗結果顯示,在未經消費者確認和同意的前提下,19款被抽檢的全新手機每臺至少預裝了27個軟件,最多的一臺預裝了71個軟件,大部分軟件與手機正常運行并無關聯。而這臺被預裝了71個軟件的手機,就是此次公益訴訟的被告——廣東歐珀(OPPO)公司所售的X9007智能手機。
不僅如此,還有3款手機預裝的軟件根本無法卸載,分別為:金立(Gionee)GN9000L(標稱總容量:16G)、三星(SAMSUNG)SM-N9008S(16G)和蘋果iPhone6 Plus(16G),它們分別預裝了31個、44個和29個軟件。而天津三星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也因此坐上了被告席。
“偷吃”容量 “偷跑”流量現象嚴重
預裝軟件數量多又難卸載,侵蝕了手機實際的可用容量。市消保委的比較試驗顯示,有10款手機的實際可用容量低于標稱總容量的70%。其中,HTC D820u(16G)的實際可用容量還不到標稱總容量的47%,海信(Hisense)HS-I630T(4G)、索尼(SONY)XM50t(8G)、酷派(Coolpad)8670(4G)三款手機也不到60%。有12款手機卸載預裝軟件后,可使用容量增加了10MB至676MB不等,5款手機實際可用容量的增幅超過了5%。
另外,調查顯示,有81%的消費者遇到過智能手機上網流量異常的情況,還有57%的消費者認為智能手機軟件會“偷跑”流量。
上海市消保委隨機選取了10款手機進行模擬測試,將它們統一恢復為出廠設置,插入相應運營商的SIM卡,在不人為開啟任何第三方軟件的待機狀態下置于同一環境條件下,每隔24小時記錄流量使用情況,共持續120小時(5天)。結果,有9款手機存在開機、注冊入網及待機過程中消耗流量的現象。其中一款某世界知名品牌手機在開機、注冊入網時消耗的流量約為68MB,而在整個試驗期內,每天的10時41分和23時11分左右都會消耗約1MB左右的流量,120小時內總共消耗了12MB左右。其余8款手機試驗期間消耗的流量在80KB至4281KB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