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蹊蹺:單位“領導”深夜群發短信
前日21時59分,大連市民小李突然收到了一條手機短信,發信人是一個陌生的手機號碼,但內容卻讓小李有些緊張?!岸绦爬铩该佬铡狞c出我的名字,落款是我們單位的領導,要我點開一個網址看看?!毙±顝奈春皖I導通過短信交流過,他以為領導布置緊急工作,連忙點開了網址,頁面跳出來卻是一個網絡相冊?!爱敃r我就覺得奇怪,不明白什么情況?!毙±钫f,次日他才知道,單位很多同事都收到了內容相同的短信。
陷阱:從通訊錄群發手機病毒
昨日,記者在網絡查詢相關信息發現,在全國多地均發生了類似案例,有人稱之為“指名道姓病毒”,短信內容均以本人姓名開頭,輔以發信人身份信息及姓名,要求收信人點擊一個網址。據沈陽媒體報道,近期在沈陽出現多起相同案例,而所點開的網址其實隱藏有手機病毒,一旦點開網頁并下載app,不法分子即可獲取用戶身份信息、通訊錄等內容,而在登錄銀行賬號支付或手機驗證碼時,此病毒會攔截甚至盜取銀行卡號和密碼,最終導致財產損失。所幸的是,小李和他的同事們目前暫無上當受騙的情況。
提醒:很多應用軟件“偷窺”通訊錄
令小李感到奇怪的是,這條短信不但直呼其名,同時對同事的職位和姓名一清二楚,那么是誰冒充領導群發短信呢。昨日,記者為此采訪360軟件相關安全專家,他表示通過目前的情況分析,小李同事的手機通訊錄可能被黑了。
該專家表示,現在很多手機應用軟件均將通訊錄上傳至云端的功能,尤其是一些社交軟件,通常會申請訪問通訊錄,并根據通訊錄上的信息進行匹配,推薦添加聯系人?!岸行┲行≤浖谠贫吮Wo上不是很嚴密,容易受到攻擊?!痹搶<冶硎荆坏┍缓诳凸艉芸赡軐е掠脩粜畔⑿孤?。
該專家提醒,因此手機用戶在使用各類應用軟件時,對一些不必要的軟件訪問申請應予以拒絕,提高安全意識,保護身份信息。而對于手機已經中毒的用戶,應立即停止網上銀行業務或在線支付,清理病毒或刷機。
提醒
對于手機已經中毒的用戶,應立即停止網上銀行業務或在線支付,清理病毒或刷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