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媒體關注】
媒體報道方面,9月8日,《燕趙晚報》以《還有一年才交房 裝修公司電話就開始狂轟濫炸》為題進行了相關報道。截至9月9日10時,相關媒體報道量11篇,輿情熱度呈現上升態勢。
論壇、博客方面,網友對于該事件進行了積極關注,截至9月9日10時,相關文章8篇。微博方面,截至9月9日10時,相關微博31條。
【網友辣評】
網友“紫薯紅薯和辣椒”:眼看著自己的個人信息悄然流轉到了他人的手里,難道我們只能“坐以待斃”?
網友“小紙盒子00咚”:晚上睡得正香,電話突然響了,迷迷糊糊地接聽發現是騷擾電話,真是讓人煩不勝煩。
網友“夢回故鄉kaiwen”:在網絡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信息泄露事件屢屢發生,真是讓人防不勝防。
網友“躲在胡同里的貓”:在生活中,經常會接到一些電話,有推銷的,有問卷調查的,還有詐騙的,這些打電話的人對我們的個人信息了解地一清二楚,感覺自己就像“透明人”一樣,毫無隱私而言。
【追問】
市民買房不到兩個月,裝修公司的電話就開始狂轟濫炸。信息時代,發達的互聯互通渠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個人信息安全無法得到保障的問題也日益突出。那么,如何才能保護大眾的個人信息安全?
首先,大眾要有信息隱私保護意識,不輕易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等信息。如果發現個人信息已經泄露,可以保存好相關證據,以便日后通過法律手段維護個人的合法權益。其次,各類掌握公民個人信息的部門和企業,要加強自身內部監管,其工作人員要具有高度的自律意識。如果信息一旦泄漏,相關責任人應受到相應的處罰。最后,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法規需完善,例如,對公民個人信息的采集、使用和保密等問題作出更加詳細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