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手機中突然收到“銀行短信”通知,而且短信通知的號碼確確實實為銀行的客服電話號碼。其內容似乎也無可挑剔,積分兌換現金,銀行推出的優惠活動。這樣高仿真的“銀行短信”不由得儲戶有所懷疑。而且,部分儲戶出于對銀行的信賴,也很難做到對這類“信息”去核實和甄別。進而成為“銀行短信”詐騙的受害者。
儲戶固然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但問題是,如此高仿真的“銀行短信”能輕而易舉地發送到儲戶手機中,而且還有高仿真的手機網鏈接“銀行網站”。這些完整的行騙鏈條能順利地到達客戶端,并讓儲戶受到財產損失,難道就沒有相關部門加以防范和治理嗎?到底誰該來為“銀行短信”詐騙補“短”呢。
記得有一句俗語,狐貍再狡猾,也斗不過好獵手。如今,這些利用“銀行短信”進行詐騙活動的“狐貍”們,頻頻出現,通過改號軟件或偽基站,偽造客服號碼,發送短信,并鏈接木馬網站。伎倆和手段可謂很狡猾,讓很多銀行客戶上當受騙,遺憾的是,面對這些狡猾的“狐貍”,我們的“好獵手”卻很難出現。
銀行至今拿不出有效的防范措施,警方也只能起到“提醒”的作用。互聯網的管理也存在許多“空白”。盡管要追蹤這些網站的建立者,確實存在很大困難,但有困難不等于毫無辦法,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針對這類詐騙行為,開發和完善應對的防范軟件和進行縝密的網絡管理,不但十分重要,而且也是有關部門應該做到的責任行為。
頻現的“銀行短信“詐騙案件,表明銀行的服務程序上存在漏洞,網絡平臺的管理也無疑存在“短板”,盡管銀行和警方對儲戶發出過善意的提醒,但要徹底消除這些詐騙活動,僅靠“提醒”和客戶自身的防范意識是不夠的,而是需要執法部門和管理部門及時跟進,尋蹤覓跡,堵漏補短,加強防范與嚴厲打擊并舉。無疑,打擊“銀行短信”詐騙的“狐貍”,保護市民財產安全,我們更需要的是多一些盡職盡責的“好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