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網購狂歡的背后,卻暗藏著種種為人所不齒的消費陷阱。據了解,網購陷阱通常有三:一是購買的商品未成功,需重新下單;二是交易沒有成功,要把貨款退給你;三是“砍價”等活動多為微信詐騙。由此看來,還真是買的沒有賣的精,也很難想象,每到“雙11”,到底有多少的消費者不由自主地加入了“剁手族”,成了錢多人傻的冤大頭。
無論是基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來考量,還是從商業道德層面來講,任何一種網購陷阱都是不能容忍的。然而每到消費高峰期,執法部門總是提醒消費者提高警惕。當然,這種提醒是善意的,但是,僅有提醒還不夠。如果說消費者保持警覺是防范,那么執法者的打擊才是“殺手锏”。
也就是說,不讓消費者掉入網購陷阱,消費者“買買買”的同時需要留心眼是必要的,但最有效的途徑是相關監管執法部門要重拳出擊,實行無縫監管,對網購陷阱做到發現一起,嚴查一起,曝光一起,讓不法經營者付出代價。唯有這樣,方能鏟除騙子滋生的土壤,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