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跨境電商要求提供身份證號
“雙11之后,我已收到好幾條廣告短信了,有的是服飾,有的是水果,好像都和我買的商品有關,但又不是我買過的那些商鋪。”白領孟小姐懷疑,她網購后個人信息被泄漏了。
還有的網友雖沒收到廣告信息,但也擔心個人信息泄漏。新媽媽陳橙通過某跨境電商買了一堆母嬰產品,在輸入快遞信息時,被要求輸入身份證信息以及上傳照片:“商家說是為了清關用,但想想本來就已經輸入了姓名、手機號和地址,現在連身份證都要上傳了,如果泄漏不就糟糕了!”記者向多家跨境電商和海關部門求證獲悉,清關確實需要買家的身份信息。
可是,目前整個電商行業還沒有有效的個人信息保護方式。天貓相關人士說,在保護買賣雙方的個人信息上,平臺已采取了一定措施:通過后臺系統對注冊信息加密,避免黑客竊取信息; 盡可能減少個人信息在網頁上出現,在個人信息中用“*”號代替部分內容,防止不法分子直接從網頁收集個人信息等。但他承認,網購時個人信息要在平臺、店鋪、快遞公司等多方流轉,所以信息泄露防不勝防。
網售物流信息幾角錢叫賣
為記者配送“雙11”包裹的快遞員小魏說,快遞公司對用戶信息有保密制度,但也不是“堅不可摧”:“現在所有的面單都要電子化,統一存在公司系統里,如果系統被黑或有人故意把數據拿出來,都可能出現用戶信息泄漏。”在QQ 上,記者也發現有銷售“真實快遞面單信息”的社群和個人,單條物流信息的價格在幾角錢至幾元錢。一名從事交易的QQ用戶承認,這些個人信息都來自快遞公司,“保證可以打通面單上的電話”。他還表示,能夠根據客戶要求篩選個人信息,比如有的是服飾產品的收貨人,有的是電子產品收貨人,只是分類越具體、收費越高。
互聯網工程師陸續告訴記者,網友如果在不安全的網絡環境中網購,或電腦、智能手機等購物端被植入木馬病毒,個人信息也會被竊?。骸斑@個過程是神不知鬼不覺的,和平臺、商家沒有直接關系?!?
遺憾的是,我國目前尚無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僅對故意泄露或利用消費者信息的行為進行了約束。今年起實施的《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 指出,未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不能收集、使用以及向他人泄露、出售或提供其身份證件號、收入和財產狀況、消費情況等個人信息,也不能向消費者發送商業性信息。違反上述規定的,工商部門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業內人士指出,網友若是可以確認個人信息被某家企業或機構泄露,可向工商部門投訴舉報,一經查實,相關企業將依法受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