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在如火如荼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現場,網絡安全無疑是關鍵詞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周漢華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專訪時表示,網絡發展與網絡安全相輔相成,互為前提,“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網絡發展,相反,如果不發展又是最大的不安全?!?
如何在網絡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共享共治?周漢華表示,首先需要建立一個共享共治的網絡治理體系,在這個體系里每個國家的聲音都能夠得到體現,要杜絕網絡空間資源不平衡問題,充分尊重文化多樣性,這是共享共治的前提。其次,在國際上,還需要建立一個關于網絡主權的系統主張或組織,建立一個多邊的國際治理結構,保證每個個體的發言權。
在國內,中國需要不斷推動自主技術的發展和創新,奠定網絡安全的物質基礎。周漢華向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安全問題需要通過發展來解決,不發展就是最大的不安全。”
周漢華表示,“中國網絡安全立法和中國信息化進程呈明顯正相關關系,中國信息化發展越快,網絡安全就變得越重要?!?
周漢華介紹說,我國對于互聯網的關注是從1986年的“863計劃”開始,把信息技術的發展作為國家大力發展的高新技術的重要方面,制定開啟了中國對網絡安全立法的初步探索。隨后,1994年中國制定了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管理辦法,這是我國第一部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行政法規,確立了計算機信息系統等級保護的管理辦法。
周漢華談到,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有21年時間,大致經歷了初步探索、重點推進、立法治理等階段。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從弱到強,正在向網絡大國和網絡強國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