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4個漏洞可泄露逾1億條個人信息
歷史統計數據顯示,僅2011年至2014年底,已被公開,并被證實已經泄露的中國公民個人信息就多達11.27億條。另據補天平臺2014年的數據統計顯示,僅該平臺在2014年收錄的網站漏洞,就有可能導致23.6億條用戶個人信息泄露。
2015年補天平臺各月收錄的泄露信息漏洞個數和這些漏洞可能泄露的個人信息量統計情況顯示,共有4個漏洞可以造成1億條以上的個人信息泄露,可能泄露個人信息量在6000萬到1億之間的漏洞共有11個。補天平臺新收錄的1410個泄露信息漏洞中,高危漏洞占比達到了96.0%,中危、低危漏洞占比分別為3.3%和0.7%。
報告分析說,從漏洞性質上看,可能造成數據泄露的1410個泄露信息漏洞全部屬于事件型漏洞。從具體類型上看,SQL注入漏洞的數量最多,達到了48.7%,信息泄露和弱口令的比例分列二三位,占比分別為22.8%和9.4%,同時,SQL漏洞造成的泄露數據量也是最高的,占比為30.5%,命令執行和信息泄露造成的泄露量位列其后,占比為29.1%和13.6%。
從漏洞的修復率來看,泄露信息漏洞的平均修復率為8.5%,明顯高于備案網站4.9%的平均修復率,但也仍然不超過10%。“這也就意味著,在白帽子已經發現并告知相關網站其上有大量個人信息可能被泄露的情況下,9成以上的網站仍然完全無視用戶利益,對相關漏洞視而不見,致使大量用戶個人信息被長期暴露在黑客的攻擊之下。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網絡上會有大量的個人信息被交易和販賣了?!眻蟾嫒缡钦f。
從不同危險等級的泄露信息漏洞的平均修復率情況上看,高危漏洞的修復率為8.6%,中危漏洞的修復率為6.4%,低危漏洞的修復率為10.0%。
有漏洞備案網站中企業網站占比最高
報告指出,1410個泄露信息漏洞涉及的1282個網站中,有1068個網站為有備案網站,而這些有備案網站可能泄露的個人信息量為39.7億條,占可能泄露信息總量的72.0%。
從備案類型上來看,存在泄露信息漏洞的1068個備案網站中,企業網站占比最高,達63.0%,政府、事業單位、個人、社會團體網站的占比分別為20.1%、11.8%、4.1%和1.1%。
而從可能泄露的個人信息量上來看:企業網站可能泄露的信息量為25.9億條,政府、事業單位、個人和社會團體網站可能泄露的信息量分別為9.5億、3.7億、0.4億和0.2億條,占比分別為65.2%、23.9%、9.3%、1.0%、0.5%。
從泄露信息漏洞的修復率來看,存在泄露信息漏洞的備案網站總體修復率為8.0%。其中,社會團體網站的平均修復率最高,為16.7%,其次是事業單位,10.7%,企業網站排第三,為8.3%。而政府網站對泄露信息漏洞的修復率在所有組織機構網站中排名墊底,僅為6.3%。從這個角度看,個人信息存儲在政府網站上并不安全。而個人網站對于泄露信息漏洞的修復率為0。
報告認為,這些沒有修復漏洞的網站上的個人信息均已泄漏,并可能早已進入地下黑市進行流轉和交易。不僅如此,由于個人信息的泄漏已經達到了一個如此可觀的規模,這就使得成功撞庫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報告透露,目前,個人信息的泄漏已經成為電信騷擾和網絡盜號、網絡詐騙等網絡犯罪頻發的首要原因。隨著非法倒賣的個人信息在網絡犯罪中被越來越多的使用并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據推算,網絡詐騙犯罪產業的年產值至少為1152億元),必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黑客和犯罪分子參與到個人信息的盜竊和交易當中。未來三至五年內,個人信息的泄漏可能仍將呈現不可逆的,雪崩式的增長。
互聯網網站可能泄漏個人信息最多
在所有存在泄露信息漏洞的企業和個人備案的網站中,課題組選擇了332個可以明確確認其所屬行業的網站進行個人信息泄漏的行業分析。這332個網站主要分布在IT/互聯網、電信運營商、金融理財、汽車交通、教育培訓和醫療衛生等六個重點領域。
報告披露,這六個領域的網站存在的泄露信息漏洞共可導致約11.5億條個人信息泄露,占到了企業/個人網站可能泄露信息總量(26.3億條)的43.7%。其中:IT/互聯網網站可能泄漏的個人信息最多,為5.23億條;其次是醫療衛生網站2.40億條;電信運營商1.97億條;金融理財網站1.10億條;汽車交通網站5418萬條;教育培訓2462萬條。
而從平均單個漏洞泄露的信息量來看,醫療衛生行業排在首位,平均每個泄露信息漏洞可能導致961萬條個人信息泄露,其次是電信運營商563萬條/洞,接下來依次是IT/互聯網291萬條/洞,金融理財267萬條/洞,汽車交通187萬條/洞、教育培訓112萬條/洞。
從泄露信息漏洞的修復率來看,金融理財網站的修復率最高,達34.1%;其次是IT/互聯網10.6%;接下來依次是汽車交通6.9%,電信運營商2.9%。醫療衛生和教育培訓類網站的泄露信息漏洞修復率為0。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很多知名高校網站的備案為事業單位,而不是企業或個人。因此教育培訓類網站對泄露信息漏洞的修復率為0,不等于高校網站對此類漏洞的修復率也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