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葉美女,恭喜交房,請問你裝修公司定了沒,我們是……”
“葉姐,我們是環保漆的代理商……”
“葉女士好,我們是專業改水電的,你什么時候開始裝修呢?”
……
去年12月,德陽市民葉女士頭天拿到新房鑰匙,第二天就接到無數裝修公司、建材商家打來的電話,本以為回絕了就安生了。但葉女士說,“隔一兩天又打來了,不僅知道我的姓名電話,連住在哪一棟哪個單元哪個房號都是一清二楚,簡直可怕?!背穗娫掃€有不勝其擾的短信,“人都要整瘋了”。
在德陽,有著葉女士這樣遭遇的市民不在少數。更有甚者,一德陽市民在廣州買了套房,房子還沒交,每天就會接到數十通推銷電話。
那么,這些市民的個人信息是怎么被泄露的,又是怎么被利用的?1月6日,德陽市工商局向華西都市報記者披露,他們正在查辦一起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權系列案,這在全省尚屬首次,目前該系列案正在進一步深挖中。但案情背后的灰色產業鏈已大體可見。個案解析30人裝修公司6人專職每人每天打130個電話哪怕被罵也如實記錄
揭秘“呼死你”的電話營銷
據辦案人員調查,商家非法獲取的這些個人信息主要用于短信和電話營銷。
他們查處的一家裝修公司,便設有專門的電話營銷部,部門6個人,在同一間辦公室里辦公,分別值守一部電話,每個電話旁邊還配備了一份名單和一個筆記本,“這家公司總共才30人,可以想象電話營銷對他們的重要性,也足見這份名單的重要性?!?
這些電話營銷人員都是進行了專門的培訓,如何自我介紹,如何一步步溝通等,“他們一天至少要打上百個電話,我們查的這家公司有規定,每人每天必須要打130個電話,并且將每一個通話的情況詳細記錄下來,哪怕是被對方罵了,都得如實記錄?!?
“每天下班前要進行總結會,梳理潛在客戶和重點突破名單?!币幻k案人員說,一旦有業主對他們表達出了興趣,他們就會進行有針對的專屬營銷手段,“不光打電話,還會在節慶的時候,甚至生日的時候,通過短信進行問候?!?
受訪的盧先生也表示,雖然自己對電話營銷比較反感,但是在購買家裝材料或者家具的時候,還是會到給自己打過電話的門店去看看,“至少聽說過他們的名字,有那么一些印象?!?
據辦案人員調查,正是大多數市民都有盧先生這樣的行為,商家才會對電話營銷如此熱衷。
驚奇
電腦文件夾牽出全省首案
商品零售商非法持有大量業主信息,詳細到車牌號
2015年5月,德陽市工商局在對一家大型商品零售商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調查時,發現其電腦內有一個命名為“電話號碼”的文件夾,正是這個文件夾,牽出了全省首例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權系列案。
據德陽市工商局經檢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文件夾里全是小區業主的信息,“至少有20多個小區,都是德陽近兩年新建的小區。”當時,一個辦案人員看到了自己的小區,點開了文件夾,便在里面找到了自己的信息,“我們的名字、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住址詳細到房號,甚至連住房面積和車牌號碼都有?!痹撧k案人員看到這些信息很驚訝,為什么一個商品零售商會有如此大量且詳細的業主信息?
這些業主信息是從哪里來的,拿來做什么的?辦案人員意識到,這些信息不大可能由該零售商征得消費者同意的,于是展開追查。他們通過調取該零售商辦公室工作人員的郵箱和聊天記錄,發現這些信息來自一家與該零售商有合作關系的網絡科技公司。
讓辦案人員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就此拉出了“案中案”——查出全省首例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權系列案。
探案
被查商家爆出行業潛規則
上下游公司相互合作,構造“共享”個人信息灰色產業鏈
“個人信息泄露范圍如此巨大,涉及的隱私如此多,讓人萬萬沒想到?!睋k案人員介紹,通過對這家網絡科技公司的調查發現,名單也不是該公司“原創”,而是與該公司有合作關系的相關裝修建材公司提供的。
辦案人員稱,該網絡科技公司之所以有這份名單,是因為它要為這些裝修公司、建材公司以及家居賣場進行軟文發布、品牌推廣或者活動推廣,對方就此向他們提供了這些名單。
經查,非法持有和流通購房者個人信息在家裝建材行業已是普遍現象。辦案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根據這份名單受到查處的,除了商品零售商和網絡科技公司,更多的還是裝修公司、建材家居經銷商、家居賣場等多種經營實體,覆蓋了從基礎裝修、建材、衛浴家具等多個環節,“查了10家了,還在進一步挖掘中?!?
令辦案人員意外的是,在這條非法獲取和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的灰色產業鏈中,家裝建材行業內各商家之間的信息溝通并不涉及買賣,“裝修公司和建材商家之間是相通的,互補的,共享消費者個人信息”。
“我就說為什么會接到不同裝修公司和建材公司的電話,原來業主信息被他們共享了,幾乎每個商家手里都能找出來這樣一份同樣的名單。”一名個人信息被泄露的辦案人員介紹說,在此系列案中,被“共享”的就是這份有二十多個小區業主信息的名單。
追查
名單“倒賣”的源頭在哪兒
呼吁業主受騷擾及時舉報,此時你的財產安全已受威脅
德陽市工商局經檢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此案已經查辦了10起,且還在進一步深挖中,但越往下查處難度越大——到底業主信息被“倒賣”的源頭在哪兒?
“購房者的信息如此全面,不可能是裝修公司或建材商家直接一個一個獲得,肯定是批量‘出產’,但是究竟這些信息從哪里來的,還有待進一步調查?!鞭k案人員介紹,雖然已有所指向和印證,但還不能最終確定。
據辦案人員稱,通過對部分家裝建材商家的調查,目前能夠確定的是,不少購房消費者個人信息購買自一個被稱作“名單販子”的群體。這些“名單販子”一般都是主動與這些商家進行聯系,并按照手中信息的價值出售購房消費者名單,價格從5毛錢1條到1塊錢1條不等。但追蹤“名單販子”并非易事,“在販賣個人信息的時候,他們一般采用當面交易的形式,以避免留下痕跡?!?
“所以,我們呼吁廣大消費者,在接到營銷電話或者騷擾短信的時候,要及時舉報?!钡玛柺泄ど叹纸洐z支隊相關負責人說,就像此次被泄漏的購房者的個人信息,如此的詳盡,對財產的安全已經產生了潛在的威脅?!斑@些商家能夠獲得你的信息,騙子也能獲得,要認識到個人信息泄露的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