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臘八已過,年要來了。今年過年,發生了幾個現象級變化,那就是掃年貨越來越倚仗手機支付了、用手機短信以及朋友圈接收“年終資訊”、“新年通知”成為流行了,WiFi熱點全覆蓋甚至隨身攜帶了……手機越來越普及,這種方便和快捷卻也帶來更多的安全隱患:因為“沒WiFi活不下去”掉入風險圈套;為了“微信抽獎”、掃碼等小利卻被一系列陷阱“套牢”;誤點偽基站釣魚短信從而被“鯨吞”了財產……“現象級”安全隱患層出不窮,如何提高安全警惕,及時預防,免受來自手機不安全的一萬點傷害,成為重點。
這年頭,人手一部智能手機,連上WiFi就能看視頻、聽歌、搶紅包。WiFi時代簡直是無WiFi不歡,不過這背后存在的安全風險卻也無處不在,數據表明,2015年每天大約有60萬人次連接了存在風險的WiFi,不法分子通過搭建WiFi熱點誘導用戶連接,從而進一步盜取用戶手機信息、如果用戶的手機通過風險WiFi被植入惡意軟件,用戶銀行卡及密碼便可遭到劫持并且秒變“洗劫精”。
而在新年送福利之際,用戶如果也想通過掃碼搶優惠券、或者參與“微信抽獎”活動轉發、關注得獎而點進不良鏈接,秒變“洗劫精”的幾率可能更大。一方面,手機掃碼有泄露用戶個人信息的隱患,而如果不法分子通過二維碼將病毒植入惡意軟件,手機安全大門將更容易攻破;另一方面,點擊朋友圈里的部分“抽獎”信息,導入的也是惡意鏈接,用戶可能一時無法察覺,不過其個人的銀行卡及密碼和個人信息早就被網絡黑手們“記錄在案”。
數據顯示,2015年新增支付類病毒超過32.6萬,全年被支付類病毒感染的用戶高達2505萬,平均每天有81000多人遭受支付類病毒的侵害。這些支付類病毒就是通過竊取用戶信息來盜刷用戶銀行卡。除了風險WiFi和不良二維碼能使用戶中毒,不法分子還往往通過用戶最容易忽視也是最常見的短信形式實施詐騙,經偽基站冒充公檢法、運營商、銀行、學校等形式,向用戶發送含釣魚鏈接的短信。用戶一旦中招,悲劇將會再次重演。
雖然今年是猴年,但手機安全不能被耍猴,網絡詐騙手段多,手機用戶理應學會預防和防騙,才能保住手機財產。
首先,不論是在公共場合還是在手機朋友圈,不明鏈接、風險WiFi和二維碼千萬不要盲目去點去掃,尤其是要求填寫個人信息和個人權限的APP,更要拒之機外,只有在源頭做好防護措施,防止手機詐騙就成功了一半。
其次,如果手機不慎點擊惡意鏈接或下載惡意軟件,應該使用手機第三方安全軟件進行查殺,如百度衛士或騰訊手機管家等,同時建議立刻修改網銀、支付寶等密碼,并重置系統,守好手機安全第二關;
最后,在用戶最容易忽視的短信詐騙環節,用戶可以選擇一款安全且具有攔截騷擾短信功能的手機,如iuni N1,通過“封殺”騷擾短信和騷然電話,有效防止詐騙,同時iuni N1還有權限管理功能,可充分保護用戶的個人信息和隱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