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掃一掃就能一秒付款,轉賬不用手續費,電子支付的便捷讓我們越來越愿意使用它們。但一些不法分子卻也盯上了這個新領域,針對電子錢包的新型犯罪手段越發多樣化,盜竊、搶劫、詐騙、賭博,讓人防不勝防。
新招·盜
熟人才有機會 拿人手機隨便看
去年4月,小李和老張在同一個電視劇組工作時相識。小李二十歲出頭,而老張已經年近五旬。因為年紀較大,老張對微信的使用并不熟練,便經常找小李幫忙操作。久而久之,兩人便熟絡起來。
一次,老張讓小李幫忙將自己的銀行卡綁定到自己的微信賬戶,為了完成操作,他將自己的銀行卡支付密碼告訴了小李。為了方便使用,老張特意提醒小李,將銀行卡密碼也設置成微信錢包的支付密碼。
幾個月后,老張到小李的暫住地拜訪,閑聊間,老張起身去洗手間,順手將自己的手機放在了桌子上。由于之前多次替老張操作手機,小李對老張的手機解鎖密碼十分熟悉,于是他拿起了老張的手機翻看。
想到自己最近手頭緊,小李便動起了歪腦筋。他打開了老張的微信錢包,并輸入了支付密碼,從老張的賬戶中轉了5000元到自己的微信賬戶,在迅速完成了收款后,小李將轉賬記錄全部刪除。
回來后,老張發現自己收到了一條5000元的銀行轉賬提醒,便問小李發生了什么,但小李稱自己不知情,還主動表示要幫老張查詢。在老張因為錢款不翼而飛而心急如焚的時候,小李將這5000元錢取現并消費。
隨后,老張到公安機關報了案。日前,小李因涉嫌盜竊罪被昌平檢察院提起公訴。
評
知道密碼 也還是盜竊
北京市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程璇律師表示,傳統盜竊是通過秘密手段,在財產權人不知道的情況下竊取財物的行為,而微信盜竊是借助他人的手機,并通過一些手段得知支付密碼后,使用電子錢包轉賬的方式竊取錢財的行為,其本質仍然是盜竊行為。
這種新型的盜竊行為不僅僅會發生在陌生人間,熟人由于熟知對方的支付密碼,也可能實施盜竊行為。對相熟的朋友,我們往往會放松警惕,在不經意間泄露自己的密碼。對此,程璇律師表示,在生活中,一定要對自己的支付密碼加以保護,不要隨意泄露給他人,其次也要注意不要讓手機脫離自己的控制,以保障自己的資金安全。
新招·劫
身上沒帶現金 現加微信轉賬
王某、吳某和小徐都是某職高的學生,因感情問題三人間發生矛盾。為了教訓小徐,王某和吳某糾集了十余人來到小徐所住的小區,年僅16歲的李某也身在其中。
圍堵到小徐后,李某等人不僅對小徐實施毆打,還向小徐索要錢財,但小徐并沒有隨身攜帶現金。想到現在電子支付十分方便,李某等人便要求小徐進行微信轉賬。
因為害怕被繼續毆打,小徐被迫現場與李某互相添加了好友,并當場通過微信給李某轉賬600元,李某等人還從小徐家中拿走了一部“拍立得”照相機。
從此次“微信轉賬”的劫錢方式中嘗到甜頭的肖某,后來又通過微信向小徐索要2000元。小徐表示實在沒錢,肖某卻不罷休,仍帶人到小徐家中索要錢款。小徐的父親報警后,肖某、李某等人被抓獲。
評
添加好友 那是被迫的
既然小徐與李某已經互相加為好友,為何李某的行為仍然涉嫌尋釁滋事罪呢?程璇律師表示,所謂的主動添加好友只是一種表象,事實上,小徐是在被脅迫被毆打后,才不得不主動添加的微信好友,其與李某并非是事實上的好友關系。小徐添加好友的目的,就是為了支付微信轉賬款,讓自己不再被李某毆打。而李某等人對小徐實施了暴力,并以暴力相脅迫對小徐索要財物,這些行為已經觸犯了刑法。
新招·騙
進了“領導”微信群 喊你轉賬就轉賬
一天上午,海淀某公司財務英女士收到了一條微信添加好友的消息,點開一看,發現是領導的姓名。猶豫了一下,英女士通過了“領導”的添加好友請求。
隨后,“領導”立刻將英女士拉進了一個微信群,群里有五六個成員都是公司“領導”。英女士入群后,大家熱烈討論起一個項目,聊著聊著,群里有人提起了投資問題,一名“領導”便指示英女士給一個賬戶緊急匯款140萬元,回來再補辦手續。
英女士對“領導”的身份絲毫沒有懷疑。趕到銀行匯款后,她回到公司找領導補簽手續,但領導卻否認自己曾下達過這樣的命令,也不知道微信添加好友的事。英女士慌了神,連忙報了警,經海淀警方調查,群里的“領導”全是假的。
在海淀分局的緊急協調下,銀行臨時凍結了這筆匯款接收的賬戶,成功保障了這筆巨款沒有落入騙子之手。
評
姓名都是自定義 虛構事實是詐騙
程璇律師表示,這種通過領導微信添加好友進入微信群,并下達指令要求財務人員匯款的行為,是虛構事實而導致款項匯出,屬于新型的詐騙方式,其是通過電子化手段達到詐騙錢財的目的的違法犯罪行為。通訊軟件中,好友申請的姓名都是自定義的,并非一定是本人,因此,對于所謂“領導”、“朋友”的微信等匯款指令,一定要當面核實確認。
新招·賭
搶紅包輸掉一萬多 紅包神器竟可出老千
“搶紅包”原本是增進親友感情的小游戲,但福建省某市市民李先生卻被一個微信紅包群在兩個小時之內“包”走了1.5萬元。
一開始,李先生被朋友拉進了一個“紅包群”,起初,大家都是簡單地搶紅包比大小,搶到最少的要繼續發紅包,如此接龍循環。有時手氣好,一天就能賺到2000元,這讓李先生漸漸沉迷。但他的手氣似乎在一天天變差,一次,李先生便因連續搶到最少的紅包,僅僅半個小時就輸掉了5000元。
為了贏回輸掉的錢,朋友又將他拉入另一個“紅包群”,這個群玩法更為復雜。游戲被叫做“牛牛”,是依據搶到紅包的后兩位數字之和來計算賠率,并分配獎金。這次,僅僅一個多小時之后,李先生竟然輸掉了1萬余元,直到這時,他才發覺自己被騙了。
目前,網絡上有著“自動搶紅包”、“透視、接龍、躲避最小”等搶紅包神器。在某購物網站的商品介紹中,賣家稱只要在手機里安裝“紅包神器”,就保證自己搶到的金額不會最少,甚至還可以設置搶到紅包的后兩位小數點,這就實現了所謂“牛?!钡鹊馁€博方法。
評
不再是“搶紅包” 涉嫌網上開賭場
程璇律師表示,表面上這些微信群是在“搶紅包”,但已經脫離了單純的日常娛樂范疇,涉嫌賭博行為。依據相關司法解釋,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終端組織賭博活動的,屬于“開設賭場”行為,可以以開設賭場罪定罪處罰。如果莊家在開獎過程中,運用技術手段控制開獎結果,那還將涉嫌構成詐騙罪。而防范這類賭博行為的方法,就是不參與、不眼紅、不占小便宜,不為一時的利益所誘惑。
律師提示
密碼很重要
千萬莫示人
電子支付不需要通過傳統銀行付款的繁瑣手續,一部手機、一串密碼就可以簡化掉曾經繁瑣的刷卡程序,方便快捷。但付款流程的簡化,也導致了微信支付、支付寶等付款方式少了一道監督屏障,只要被他人掌握了密碼,賬戶內的資金就可以被迅速轉移。加之現在用戶為了方便操作,多將銀行卡綁定在應用軟件中,這極易造成大額存款的損失。
對此,程璇律師表示,日常生活中使用電子支付,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一定要保證自己密碼不為他人所知。即使是親近的朋友,也不要隨意告知對方自己的支付密碼,如果可能,盡量時常對密碼進行更換。同時也要注意,電子支付密碼最好與銀行卡密碼不同。
第二,操作支付過程不要當著他人進行,以防他人在操作時看到密碼,從而實施犯罪行為,導致自己的經濟損失。
第三,在需要支付款項時,無論因公還是因私,都要先與相對人確定屬實后再操作。不要因為一時害怕麻煩,導致后續更大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