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3月14日,微信安全、法務團隊在北京召開“微信生態權益新聞發布會”,披露了2015年微信生態安全及微信品牌維權的發展情況。微信方透露,2015年,微信共受理用戶投訴850萬單,在處理的投訴單中,反欺詐投訴占據大多數。微信方面給出的數據還顯示,在打假方面,奢侈品類成打假“大頭”。
據微信安全風控負責人楊鵬介紹,2015年,網絡黑產、網絡謠言等成為網絡信息安全打擊重點,基于社交關系形成的微信生態圈也面臨一些新型的安全問題。他說,利用微信提供的社交便利性,“微場景”網絡犯罪手段借助關系鏈擴大了傷害范圍。
根據公安機關公開的網絡犯罪案件類型顯示,詐騙與賭博是2015年網絡黑色產業公開案件中數量最多的類型。“欺詐類信息也是微信平臺上被投訴最多的類型”,楊鵬說,仿冒欺詐,實物欺詐,虛擬商品欺詐,兼職刷單欺詐和紅包欺詐都是2015年最熱門的反欺詐投訴。數據顯示,在微信中,“參與活動,僅收取郵費就贈送商品”此信息在反欺詐類投訴中投訴量最多。
2014年7月,微信上線了“舉報”入口,以為微信用戶提供保護。楊鵬透露,2015年,微信共受理用戶投訴850萬單,封停欺詐用戶賬號數十萬。他提到,隨著用戶意識的提高,投訴欺詐比例較之前大幅度下降。在發布會現場,微信安全團隊針對最容易被詐騙的場景,推出了微信“防欺詐十條”建議。
在打擊“紅包賭博”方面,微信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微信安全團隊通過用戶投訴、風控機制等途徑,累計處理逾二十萬涉賭博的違規賬號,同時,配合全國警方打擊微信涉賭案件11起,涉及5省9市,抓捕不法分子百余人。
楊鵬還介紹了反網絡謠言主面的情況。他透露,2015年,涉及失實報道、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的謠言占據總謠言量的前三位,此外,“陳年舊謠”利用用戶心理反復傳播,爭奪曝光率。他說,微信公眾平臺與各領域專業機構合作,對平臺內傳播的疑似謠言進行鑒定,通過辟謠的機制向用戶進行科普,目前已引入三十多家第三方公信機構,累計辟謠28萬篇,日科普次數達150萬次。
微信方面還公布了打假方面的數據。據微信法務總監黃嘉慧透露,微信品牌維權平臺于2015年7月內測試運行至今,有來自9個國家的300多個品牌,共計60多個品牌方加入,其中奢侈品行業占大頭。在平臺上線的8個月里,經核實并封停涉嫌售假的個人帳號超1.1萬例,箱包、服裝、鞋類為品牌維權的熱門品類。
相關鏈接:微信公布的“防欺詐十條”
1、 賬號密碼嚴保管,切忌復用又簡短;
2、 如遇索要驗證碼,八成壞人來詐騙;
3、 網購切忌貪便宜,貨品到手再付款;
4、 錢財溝通用文字,證據記錄巧備案;
5、 個人資料要保密,關鍵信息勿外顯;
6、 碰到親友來借錢,核實身份是關鍵;
7、 同事領導讓轉賬,為免冒充先電聯;
8、 可疑鏈接勿輕點,病毒木馬皆風險;
9、 免費活動花樣多,貪心念頭要不得;
10、 陌生人交友要警惕,讓你匯款有貓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