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下屬國內最大第三方電商維權平臺——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舉辦的"3·15網絡消費維權專項行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據本次專項行動期間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測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接到的全國網絡消費用戶涉及電商投訴數量,同比2014年增長3.27%。其中跨境網購、微商、互聯網金融成為新的投訴增長點。
報告通過對淘寶/天貓、京東、蘇寧易購、亞馬遜中國、國美在線、唯品會、當當網、1號店、聚美優品、蜜芽等數百家主流電商的全年監測顯示:售后服務、發貨遲緩、網絡售假、退換貨難、退款難、訂單取消、網絡詐騙、虛假發貨、價格欺詐、貨不對板是2015年網購用戶投訴最多的十大問題結癥。
2015年以來,隨著“互聯網+”國家戰略的落地推進,網絡消費再度呈現爆發增長勢頭。在電商巨頭們交易額屢創新高的同時,消費者在享受更加便利、更具科技感的生活的同時,也往往會因防范意識不夠,掉入不法分子與商家設下的陷阱之中。
其中,“第二件半價”、“特價”等字眼則為網購中最常見。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與權益部分析師姚建芳提醒,消費者購物前可查看該商品的歷史交易價格。
“賣家的信用是整個交易的基礎,消費者在購買之前,要仔細查看購物網站的商家和商品信譽評級,瀏覽評價信息,參考他人購買后的真實體驗?!币ǚ颊f,看賣家的信用,首先要看好評的內容和回復好評的內容,從中可以發現賣家的性格,同時更需要留心賣家對差評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