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新房鑰匙剛拿到手,就接到裝修公司的電話;孩子剛出生沒幾天,推銷嬰兒用品的人便找上門;新車手續還沒辦齊全,就接到推銷保險的電話;在網上預訂的機票,不到一個小時,就收到了航班延誤、退票退款的詐騙短信……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個人信息批量處理和傳遞借助于現代網絡及其他傳媒平臺變得越來越容易,包括姓名、職業、電話、家庭住址等在內的個人信息資料遭到不當收集、販賣、惡意使用的現象隨處可見。
那些不請自來的騷擾電話、詐騙短信、電子郵件、推銷廣告、保險推銷等令人不勝其煩。而一些不法之徒利用這些信息從事詐騙、勒索等違法犯罪活動,更使人們防不勝防。人們不禁發問:到底是誰出賣了我們的個人信息?肇事者該承擔什么責任?怎樣預防個人信息的泄露?
個人信息泄露頻發令人防不勝防
3月26日,家住西安鳳城六路的王先生向記者反映,去年11月,他給兒子在經開區一個樓盤按揭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剛把按揭手續辦完,第二天,就接到賣沙子、水泥、安防護網、推銷家電的電話和短信。開始他還耐心解釋,說現在還沒確定是找裝修公司大包,還是自備地板、水泥、沙子、涂料找民工裝修,等到了今年5月開工時再說。后來,面對輪番轟炸的“集束信息炸彈”,他只能把手機號換掉,可安寧了一個月,他新換的手機號又被泄露出去,仍舊不得安寧,特別是一家小裝修公司的業務員小徐,隔三差五地發周末問候、新年祝福、養生健體、裝修讓利等等短信,他不勝其煩,只能將其拉入黑名單。同時,他也學聰明了,廉價買了一個老人專用手機,專門負責接收這類推銷服務電話、短信,做自己裝修購買材料的“參考”;另買一部手機作為和親戚朋友的“電話專線”,這才消停下來。但令他不解的是,自己的信息是怎么被泄露出去的?那些攬活搞推銷的人怎么對自己的情況了解得那么詳細?
販賣泄露個人信心,無孔不入,家住寶雞陳倉區的汪先生,今年33歲,因身體殘疾,2014年9月按規定申辦了殘疾證。不料,辦證不久,他就收到以殘聯名義領取補助金的電話和短信,但要求他先繳稅費,然后才能領取,他察覺對方想騙錢,立即掛機。隨后,他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類似的讓領殘疾人補助金的電話和短信,那段時間一看到陌生電話,他就掛斷或者拉黑。在此,他提醒大家,面對充滿誘惑的電話信息千萬要冷靜,不要上當。
無獨有偶,今年元旦期間,家住西安東郊的劉女士突然收到一條客服的短信:“你是151……尾號8738的機主,張××,根據你的話費積分,給你退費500元,請你登錄××網站或與我們聯系及時領取?!睆埮靠磳Ψ搅舻目头栒_無誤,很快和對方取得聯系,并按照對方的提示,把自己的網銀號碼提供給對方,并輸入密碼認定,對方承諾500元錢馬上支付。結果卻是,500元的退費沒有拿到,卡上的8000元竟被人轉走了。她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后,只能選擇報警,希望警方幫她追回損失。
梳理近年來警方偵辦的案件,在各類短信、電話、網絡詐騙、冒名辦卡透支欠款和其他坑蒙拐騙案件中,犯罪分子利用掌握的事主個人及家庭信息資料,按圖索驥,以假亂真,使一些事主放松警惕以致上當受騙。
不當得利造成個人信息“泄密”
“一條信息費用根據來源渠道、用途不同,價格從幾角錢到幾元錢不等。比如,一份新交付樓盤業主名單,以400來戶業主資料為例,第一次倒賣一手‘新鮮貨’,0.5元/條;已經出售過一次的二手數據:0.25元/條;售樓處或物業管理人員少則獲利幾百元,多則獲利上千元?!痹浽谖靼捕嗉覙潜P當過售樓小姐的王曉云(化名),如今在西安一家酒店當銷售經理,她自揭內幕說,像這種把業主的信息收集歸類,然后按照購房者提供的手機號、家庭地址、個人收入等信息,出售給裝修公司、家電銷售員、安裝防護網的營銷人員,在房地產銷售、裝修行業早已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只不過現在房地產業不太景氣,出售信息降到了0.10-0.20元/條。
為了驗證她的說法,她給記者提供了一個房地產信息販子綽號“老怪”的電話號碼。記者以裝修公司業務員的身份打電話過去,不料,“老怪”非常警覺,問從哪得到他的電話?直到記者告訴他,是王曉云介紹的,他才放松警惕,表示可以合作,但拒絕與記者見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要求。他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所有的資料信息都用微信發送,并且可以先交貨后付款,“既然你是曉云的朋友,我就信你一把?!彪S后就掛斷了電話。
3月27日,記者進行了隨機采訪,30多名受訪者幾乎都收到過垃圾短信和詐騙短信,如售樓廣告、辦假證廣告以及虛假購車退稅、銀行卡消費、轉賬匯款、無擔保貸款、六合彩,甚至有倒賣槍支等違法行為也在手機短信中出現。幾乎95%以上的購房者都有過“熱心推銷服務”的經歷,有的已經搬進新房住了一年多時間,偶爾還能接到裝修公司的營銷電話或短信。
對于個人信息泄露為何屢禁不止?據網友和專業人士分析,是因為此類犯罪成本低、“市場需求”大。非法買賣個人信息帶來的高額利潤使一些不法分子趨之若鶩,甚至悄然形成了一條收集、加工、倒賣個人信息的地下“產業鏈”,結成了一條完整的犯罪網絡和利益鏈條,作案隱蔽,內外勾結,并與詐騙等下游犯罪相互交織,在這條“產業鏈”上,每一個環節都“拴”著利益。
“信息販子”利用多種渠道獲取個人信息
記者調查發現,個人信息被泄露的渠道很多,有些是因公共部門管理不善而泄露,有些是一些部門、公司及個人為牟利而惡意泄露。由于電信運營商、券商、銀行、保險公司、航空公司等企業、機構出于經營需要,逐漸積累了各自的用戶或者消費者信息數據庫,人們炒股、買車、買房、買保險,辦理各種會員卡、銀行卡,往往會被要求填寫真實詳盡的個人信息。盡管這些資料并不向社會公開,但事實上已被一些受利益驅動的人所利用。
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互聯網搜索引擎搜索個人信息,匯集成冊,并按照一定的價格出售給需要購買的人。個人信息泄露,在微信及一些電子商務平臺,“電話銷售交流圈”“銷售行業資料群”也大量存在;那些所謂的“信息販子”可以“按地區定制,先試用后付款”,然后,根據個人信息“含金量”的不同,價格也分為“三六九等”,每條價格從一角錢到5元錢不等;個別違規打字店、復印店利用復印、打字之便,將個人信息資料存檔留底,裝訂成冊,對外出售;還有借各種“問卷調查”之名,竊取群眾個人信息,從而導致個人信息泄露。另外,超市、健身房、美容店申辦各類會員卡時掌握到的用戶信息,通過個別人向外出售。
專家建議
制定個人信息保密制度
“只要擁有手機的市民,幾乎都收到過垃圾短信和詐騙短信,短信詐騙的案件要對騙子人贓俱獲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些人往往利用假名、假身份進行詐騙,因此破案困難?!痹?014年1月召開的陜西省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省政協委員王小鵬建議,嚴厲處罰泄露個人信息行為,同時多部門聯合打擊短信詐騙等違法行為。
王小鵬說,預防短信詐騙等行為要事先防范。法律應當規定,所有能獲取公民信息的單位與個人,必須制定嚴密的個人信息保密制度,并且在獲取公民個人信息之時,要與公民簽訂保密條款,與此同時,這些單位應將其相關活動報有關政府監管部門備案。另外,建議銀行和金融管理部門加強信用卡、儲蓄卡等使用的安全防范和指導,幫助老百姓掌握正確使用銀行卡知識、提高安全防范意識,避免老百姓偏聽、輕信,輕易上當受騙。
對于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信息的行為,近日,西安交通大學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馬民虎教授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全國人大常委會在《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中明確指出,網絡服務提供者和其他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對在業務活動中收集的公民個人電子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毀損,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馬民虎教授指出,我國刑法也明確規定了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信息的行為應承擔的刑事責任。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明確規定,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溫馨提示
如何才能避免信息泄露被騙
1.網絡購物要謹防釣魚網站,防止個人信息泄露造成經濟損失。
2.妥善處置快遞單、車票、購物小票等包含個人信息的單據。對于已經廢棄的包含個人信息的資料,一定要妥善處理好。
3.身份證復印件上要寫明用途。在提供身份證復印件時,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區域注明“本復印件僅供××用于××用途,其他用無效”和日期。復印完成后要清除復印機內存。
4.在微博、QQ空間、貼吧、論壇等社交網絡要盡可能避免透露或標注真實身份信息。
5.慎重參加網上調查活動。
6.慎用公共場所免費WiFi。因為無線網絡登錄加密的等級較低,很容易被黑客入侵,截獲無線路由器所傳播的數據,從所截獲的數據中提取到用戶詳細的個人信息。
7.一旦發現自己的個人信息被泄露,要在第一時間收集證據,如錄音或照相等固定證據,進而依法維權;情節嚴重的一定要報警,讓對方受到法律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