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文化部4月14日公布,斗魚、YY、熊貓TV等網絡直播平臺因涉嫌提供含宣揚淫穢、暴力、教唆犯罪等內容的互聯網文化產品,被列入查處名單。這一公告再次將漸欲淪為“藏污納垢”之地的網絡直播平臺推上浪尖。實際上,網絡直播平臺的亂象叢生某種程度上也是當今網絡文化的一個縮影,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網絡空間亟待一場“清風肅紀”。
今年3月,成立只有兩年多的“斗魚”直播平臺再度完成新一輪融資,獲得騰訊領投的約1億美元投資。除此之外,移動直播平臺花椒、映客、易直播等也紛紛獲得資本賞識。風口之下,網絡視頻直播平臺的發展駛入快車道。
與此同時,網絡主播一夜暴富的故事也被不斷炮制而出,“女主播一晚收益20萬”、“當紅主播粉絲眾多,被多家平臺高薪爭搶”等類似消息頻發爆出,進一步推動了行業的火爆。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有200多家與直播相關的創業公司,網絡直播主播也多達20萬人。
但是,在資本一片叫好的同時,對網絡直播無底線的質疑與詬病越來越多。去年12月31日,“斗魚”網絡主播駕豪車直播飆車發生車禍,導致多人受傷;今年1月10日晚,網絡上出現“某直播平臺造娃娃”的熱點話題;兩個多月后,在“熊貓TV”直播平臺,一位網絡女主播在直播中刻意露出隱私部位。行走在道德與法律邊緣的網絡直播屢屢“濕鞋”。
點擊率換鈔票是多數網站盈利的主要模式,對直播網站來說亦如此。目前,網絡主播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靠網友“打賞”。網友在直播平臺通過充值方式購買道具或禮物送給主播,這些“禮物”在被直播平臺進行一定比例抽成后再折現進入主播個人賬戶。而為了滿足“粉絲”需求,讓“粉絲”開心,尤其是讓“粉絲”中的“金主”得到所謂的刺激和快感,有的主播輕易丟掉了道德底線,導致色情、暴力在網絡直播平臺泛濫成災。
但是,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F實社會中的公序良俗、道德律令在網絡平臺上同樣適用。
網絡直播平臺在近兩年展現出了“其興也勃焉”的蓬勃生命力,而能否走出“其亡也忽焉”的發展陷阱,關鍵就要看監管與約束能否及時到場。“查處違規平臺”、“設置‘黑名單’”、“發布自律公約”,這兩天,從監管部門到企業代表紛紛行動,為守住網絡直播行業的生命線設置底線。
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重肅網絡清風,除了需要行業自律與政府監管,更需要社會共治。
我國現有網民人數達6.68億,龐大的市場蘊含著十分可觀的創造性和成長性。但事實上,在看似日益繁盛的網絡文化里,卻處處彌漫著以低俗博出位,以腐朽博眼球的歪風。
去年8月,文化部集中下架了120首內容違規的網絡音樂產品;去年9月,一批網絡動漫作品因違規被文化部列入“黑名單”,多家視頻網站因提供渲染色情、暴力等內容被處罰。
社會的逐步開放和技術的進步,讓今天的文化傳播更趨多樣。但多元開放絕不意味著毫無底線。網絡世界光怪陸離,道德的門檻和思想的定力不能丟。守住網絡文化的底線,也是在守住文明傳承的生命線。
一直以來,中國互聯網在資本投入、新技術吸納方面頗為出色,但互聯網內容生產模式和質量還相對低端。近日,人民日報發文指出:“三低制造”讓網絡垃圾橫飛?!叭汀卑ǎ旱唾|生產,粗制濫造降成本、求速成;低端模仿,“復制”“粘貼”抓用戶、追流量;低俗出位,博眼球、搶頭條。
因此說,在為平臺建立規則和制度防范風險的同時,也需要內容生產者與每位網民共同提高個人素養,形成對優質內容的良性支撐和循化,重建網絡時代的文化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