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你好,我是××小額貸款公司的,請問你最近有資金需求嗎?”最近,綿陽市民唐先生接到過幾次這樣的電話,讓他疑惑的是,他的信息是如何泄漏出去的?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綿陽游仙公安分局獲悉,該局破獲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查獲公民個人信息40余萬份。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征信名單”,也就是到銀行查詢了征信記錄的人員信息。據介紹,每份信息經過多次轉賣,從0.5元層層上漲至5元。目前,警方正在對信息來源進行追查。
購買“征信名單”推銷小貸被抓
游仙警方介紹,2015年11月,綿陽市公安局游仙區分局網絡安全保衛大隊民警在工作中,發現轄區江姓男子長期在網上購買公民個人信息。初步調查發現,江某是綿陽一小貸公司銷售經理,月收入十分可觀。偵查員對江某展開調查,發現江某除了將所購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免費提供給下屬、親戚用于推銷小貸業務,還將部分信息高價轉賣。
偵查人員在固定了相關證據后,對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江某實施抓捕,在江某使用的手機、電腦中發現了含有姓名、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公民個人信息3000余組。審訊中,江某交代了他購買公民個人信息用于轉賣、發展客戶的事實。
但江某怎么確認這些人員有資金需求呢?江某供述,其所購信息都是“征信名單”。所謂“征信名單”,就是因申請辦理貸款而到銀行查詢征信記錄的人員,基本都有資金需求。
江某還交代,他是通過微信從一個叫“數據銷售中心”的網友處購得這些“征信名單”的。
轉手一次“征信名單”漲價10倍
2015年12月,游仙公安分局成立專案組,一張大網撒向“數據銷售中心”。
偵查員以購買“征信名單”的名義,多次聯系“數據銷售中心”,逐漸取得其信任,并主動提出與偵查員見面。2016年1月5日,民警在湖南省將犯罪嫌疑人余某抓獲,在其電腦、手機、電子郵箱等作案工具中提取出個人信用報告40余萬份。
據余某交代,其從2015年6月開始,以每份0.5~1元的價格在網上購買個人信用報告后,再以2~5元的價格轉賣。短短6個月,余某就購買了包括個人信用報告等公民個人信息40余萬組,出售公民個人信息20余萬組,獲利40余萬元。
目前,公安機關正在對信息來源進行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