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從“猜猜我是誰”,到“我是你領導”,多年來,不知道有多少人上當受騙,蒙受巨大損失。在電話那頭,一口帶著廣東話口音的人,很有可能來自一個被稱為“電信詐騙第一縣”的廣東電白縣(2014年4月改為區)。
昨日,央視焦點訪談播出的節目“領導來電有玄機”,就地對廣東電白區的電信詐騙產業鏈進行了詳細調查。
我是你領導,真的能騙到人!
焦點訪談這期節目,以一個受害者的故事開頭。
一天,小張接到一個陌生號碼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的人直接喊出了小張的全名,并知會小張“明天來我辦公室一下”。
在小張納悶的時候,對方問道:“你還不知道我是誰吧?”小張想了一下,發現這個聲音真的和他某個領導相似,于是小張就回答稱:“您是**領導吧?”對方回答稱,“對,就是我”。
第二天,小張按約定時間去領導辦公室,但走到半路,“領導”打電話說,“你等一下再過來,我這里在接待一位領導?!?
就這樣,小張在路邊等候了一會兒,領導又打電話過來,稱“這邊領導需要打點才好做業務,但給現金不好,你將2000塊錢打到**這個賬戶上,你拿銀行的轉賬單到我這里報銷”。
在打了2000塊錢后沒一會兒,“領導”又以“對方覺得錢不夠意思”為由,又讓小張打了3000塊錢。前后總計5000,小張打完之后才意識到,自己可能上當了!
電信詐騙產業鏈完整且嚴密
小張的遭遇,幾乎是所有這類詐騙的固定范式,整個詐騙鏈條涉及5個環節:組織策劃者、公民個人信息提供者、銀行卡提供者、撥打電話組、取款組。
先看第二個環節。在小張的案例當中,所謂的領導,打通小張電話后直接就喊出了小張的名字——在這種情況下,十有八九的人都會放松警惕,因為對方應該是自己知道的人;至于口音像不像領導,這要靠“運氣”,小張運氣不好,恰好這位”領導”的口音像他真正的領導,所以上了當。
那么,這位“領導”是如何知道小張名字的?可能很多讀者都已明白,網上出售公民個人信息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大量個人信息被明碼標價網上出售。這些信息,按照公務員、車主等信息進行了分類,具體內容包括姓名、家庭住址、電子郵箱,有些甚至詳細到職業、駕駛車型和發動機號。
在焦點訪談的案例當中,個人信息是5分錢到1毛錢——最低5分錢,就讓我們暴露在無盡的風險當中。
再來看第三個環節,銀行卡。眾所周知,銀行卡都是實名制,犯罪分子不會笨到用自己的身份證去開銀行卡賬戶,那這些賬戶是誰的?
據一位犯罪嫌疑人交代,這些賬戶的身份證,都是買來的。在眾多身份證當中,找到一個和自己相似的身份證去銀行開立賬戶,只要應對得當,就能成功。整個過程當中,銀行也有很大漏洞。
再來看第三個環節,打電話的人。這些人,只需要一個特長就行了:臉皮足夠厚,不能因為對方的拒絕或者謾罵而灰心喪氣。據焦點訪談對詐騙實施者的采訪,每打200個電話,就有一兩個人上當——盡管失敗率很高,但一旦成功,就能賺取不菲的收入。在獲得詐騙款項后,打電話的人能獲得一半的不義之財。
一個頗為諷刺的畫面是,在電白,隨處可見的是反電信詐騙的標語,而整個電白排查出的犯罪重點人員多達1698人。
為了打擊當地的電信詐騙,在追捕逃犯方面,電白區也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將54名逃犯的照片印制成撲克牌。據警方介紹,其中21人已經被抓捕歸案。
此外,當地三大通信運營商也和警方一起,防范電信詐騙。比如將那些一天時間呼出次數過多的號碼,提供給警方為線索。
對于電白來說,治理電信詐騙的成績明顯,但遠談不上勝利。事實上,電白只是所有電信詐騙的一個集中體現,與電白齊名的電信詐騙集中地也并不少。防范和治理電信詐騙,仍任重道遠。
除了警方和電信運營商的努力之外,從上述詐騙產業鏈來看,銀行業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銀行守好開戶環節,也能從一定程度上增加電信詐騙實施的難度。
對于手機使用者來說,目前能夠做到的,就是提高警惕,對所有通過電話要錢的人多留幾個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