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眾所周知,在通訊網絡詐騙中,嫌疑人用的銀行卡往往不是本人的。這些卡從何而來?為何有人愿將自己的銀行卡交給騙子?南通警方破獲的一起特大妨害信用卡管理案揭開了端倪。江蘇省公安廳經偵總隊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倒賣銀行卡是由專業團伙操作的,甚至已形成產業鏈。在此提醒市民,切勿泄露個人信息,更不能對外出售身份證、銀行卡等,否則,害人害己!
先聽警察叔叔講案子
騙子團伙倒賣1000多張銀行卡
大部分銀行卡被用于通訊網絡詐騙、販毒、行賄受賄等
2014年12月16日,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公安分局接到一家銀行報案,稱有人冒用他人身份在柜臺辦理銀行卡。警方調查發現,此人是一專門冒名辦理銀行卡團伙的“業務員”。
南通警方隨即成立專案組偵辦此案,并初步調查確認,該團伙業務遍及全國各地,主要頭目為馮某、江某、葉某等人。隨后,公安部經偵局決定由南通作為發起地和主戰場,在湖南、上海、江蘇等12個省市發起全國集群戰役。去年4月23日,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在重慶、江西、江蘇、上海等地同時落網。
警方查明,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4月,錢某、張某、劉某、陳某等人租住在湖南長沙某小區,通過網絡銷售包括銀行卡、他人身份證、U盾等在內的“銀行卡套餐”以及單獨的銀行卡。該團伙中的下線馮某、江某等人負責“供應環節”,其中江某提供資金并通過非法渠道購買身份證和手機卡,馮某負責招募辦卡組領隊和培訓,再由領隊招募辦卡“業務員”,前往各地的銀行網點冒名辦理銀行卡。
據交代,每辦理一個“銀行卡套餐”,辦卡“業務員”從領隊那里獲得100元報酬,馮某、江某等人則以250元的價格收購。最終,該團伙以600元至1200元的價格通過網上出售“套餐”。
為了降低暴露的風險,犯罪團伙招募辦卡“業務員”后專門培訓,要求他們先用自己的身份證去辦卡,熟悉整個辦卡流程。每辦好一張銀行卡,都必須上交。冒用他人身份證辦卡時,一旦發現情況不對,立即撤退。
通過調取相關網店銷售數據以及快遞公司信息,南通警方初步統計,該團伙對外非法出售的銀行卡達1000余張,購買者遍布全國各地。
“大部分銀行卡均流向通訊網絡詐騙、販毒等高危地區,還有一些銀行卡疑似用來進行洗錢、集資詐騙、傳銷、行賄、受賄等犯罪活動。”江蘇省公安廳經偵總隊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此案相關嫌疑人均已由檢察院提起公訴。
再分析一下原因
三大因素導致冒用銀行卡泛濫
警方表示,此類案件能發展成一個產業鏈,首先和公民自身防范意識弱有關。一些邊遠地區的人員法律意識淡薄,由于身份證掛失成本較低,掛失、補辦工本費僅20元到40元,于是他們將自己的身份證以60元到80元的價格出售,然后自己再去補辦新證。
其次,銀行工作人員業務素質和防范意識有待提高。由于銀行業務考核指標中有一項是發放銀行卡的量,為片面追求績效與業績,柜面工作人員放松對辦卡人員的把關,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
最后,職能部門缺乏有效監管。“此案中,嫌疑人通過網絡銷售銀行卡,購買者先以其他物品名義拍下,但嫌疑人實際寄出的則是冒名辦理的銀行卡。”民警介紹,嫌疑人還使用虛假身份信息注冊網絡賬號,這需要相關部門監督、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