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一份個人信用報告單只要2元至5元,內容包含個人身份、職業、信貸等詳細信息,甚至連買過幾套房和產權地址都十分清晰。6月5日,廈門市公安局特勤大隊抓獲6名犯罪嫌疑人,截獲近百萬份個人信息。
據警方介紹,之前破獲的案件所截獲的個人信息一般僅僅是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和手機號碼,如今截獲的個人信息十分詳盡,一旦被騙子掌握,后果不堪設想。
案發:一則小廣告牽出販賣公民個人信息團伙
5月,廈門市公安局特勤大隊民警在一個金融QQ群里發現一條線索。一名網友在群里打廣告:代查征信記錄,出售房產、征信、公務員優質名單,價格“美麗”。
民警深入調查,發現了這名打廣告的網友江某。5月16日,民警將江某抓獲,從他住處的3臺電腦里,共截獲約40萬份個人信用報告。通過調查,民警又抓獲了4名嫌疑人。
6月2日11時許,特勤大隊民警來到何厝社區,找到嫌疑人黃某的出租房。不大的房間內,擺放著2臺筆記本電腦、2臺臺式電腦、4部手機、27張銀行卡,電腦硬盤里存放著不少個人信用報告和個人信息。隨著黃某的落網,該違法犯罪團伙被一網打盡。
從6名嫌疑人的電腦里,特勤大隊民警一共截獲近百萬條個人信息,除了廈門市民外,還有多個省市市民的信息。其中,個人信用報告里記錄著個人身份、職業、信貸等個人信息,甚至每個人的購房記錄和產權地址都十分清晰。
警方了解,非法販賣個人信息的6名嫌疑人分為三個等級。王某和江某屬于最低等級的“零售商”,劉某是“中介”,黃某則是最高等級的“總代理”。黃某有渠道查詢到個人信用記錄,整理后賣給劉某,劉某再加價賣給王某和江某。“零售商”也會向“中介”查詢指定姓名的個人信用報告,“中介”查不到時,則會讓“總代理”代為查詢。
危害:個人信息更詳盡 恐將提高詐騙成功率
警方介紹,這次截獲的個人信息內容十分詳盡,一旦被騙子掌握,騙子“廣撒網”的詐騙形式將會變為“定向”詐騙。騙子掌握的個人信息越多,設計的騙局就會越多。所幸,這6名嫌疑人被特勤大隊民警及時抓獲,他們掌握的個人信息也被警方截獲。
目前,6名嫌疑人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被警方刑事拘留。
揭秘:嫌疑人如何拿到公民個人信息
警方調查發現,6名嫌疑人中多數從事能夠直接接觸公民個人信息的工作。
嫌疑人劉某是一家金融公司的業務員,他用于辦公的電腦里存著大量個人信息。嫌疑人楊某從事房產中介工作。嫌疑人黃某從事POS機相關工作,接觸了不少小額信貸公司和銀行工作人員。這些嫌疑人均利用工作便利,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隨后整合售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