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您的姓名、電話、身份證號甚至銀行卡號、密碼安全嗎?廣東省公安廳22日召開發布會透露,近日,全省公安機關開展代號為“安網1號”的打擊整治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系列專案收網行動,共抓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嫌疑人379名,打掉犯罪團伙78個,破案130宗,帶破詐騙、盜竊等其他類型案件832起,收繳被泄漏、竊取、倒賣的公民個人信息超過1.1億條。
“這是近年來我省打擊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規模最大、成果最顯著的一次破案戰役。”廣東省公安廳黨委委員、辦公室主任逯峰在發布會上說。
重拳打擊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破案130宗
逯峰介紹,互聯網給老百姓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滋生出了一些新型犯罪。為此,省公安廳組織全省公安機關開展“安網1號”行動,集中偵破一批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
6月12日至17日,全省公安機關統一行動,并派出工作組赴海南、廣西、湖南、福建、云南等11個省開展抓捕。行動共抓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嫌疑人379名,打掉犯罪團伙78個,破案130宗,帶破詐騙、盜竊等其他類型案件832起,扣押服務器、電腦、手機等714部,收繳被泄漏、竊取、倒賣的公民個人信息超過1.1億條。
其中,被竊取或倒賣的公民個人信息內容包含姓名、性別、聯系電話、電子郵箱、家庭住址、家庭成員、職業、收入等涉及個人隱私的各個方面,受害對象有股民、保險業客戶、快遞客戶、病人、新生兒、企業主、房產業主、電話用戶、求職者等各行各業各類人員。
倒賣信息滋生“黑產”,4毛一條賣給詐騙團伙
逯峰告訴記者,根據警方的評估形勢看,目前,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形勢還十分嚴峻,這幾年此類案件持續高發,盜賣公民個人信息已逐漸滋生出非法牟利的黑色產業鏈。
不法分子盜取公民個人信息銷售獲利、倒賣個人信息賺取差價、或利用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進行詐騙、盜竊、敲詐勒索、綁架、暴力討債等犯罪。 甚至有不法分子把公民個人信息以每條0.4至1元不等的價格賣給電信詐騙團伙。
哪些渠道可能泄露公民個人信息?逯峰介紹,有嫌疑人通過搜索引擎、論壇或QQ群查找個人信息提供者,再進行網上交易,這是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主要作案方式;還有不法分子制作偽造成正規網站的釣魚網站,騙人注冊登記,一旦點進去,輸入公民個人信息,就被不法分子竊取;也有不法分子利用木馬程序竊取受害人手機上個人信息,如果受害人不慎點擊或掃描帶有木馬鏈接的短信、二維碼,手機即被植入木馬程序,嫌疑人就可以攔截、盜取手機上的短信、通訊錄等個人信息;還有掌握公民個人信息的內部工作人員私自倒賣公民個人信息。
【警方提醒】
1、個人的電子郵箱、網絡支付及銀行卡等密碼要有差異,降低密碼失竊后造成的經濟損失;
2、掌握公民個人信息的網站或單位要對用戶信息加密并采取分級查看的權限設置,減少公民個人信息泄漏;
3、增強個人信息安全意識,不要輕易將個人信息提供給無關人員,如果發現個人信息被泄露并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