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在如今的網絡時代,只要你使用網絡,網站背后的操作者就能對你的一切無所不知。
你在微博上點的每一個贊,你在淘寶上買的每一件衣服,你在百度搜索的每一個詞條,你在優酷上看的每一個視頻,甚至是你看視頻時關掉的每一條廣告,都是一筆濃墨,隨著時間增長“越描越黑”,漸漸勾勒出了你是誰、你喜歡什么、你想要什么。原來和你形影不離的網絡居然是個可怕的“跟蹤狂”?難道是因為防火墻軟件能抵擋病毒襲擊,卻也會偷偷將你的一切展露無遺嗎?
究竟為什么會留下這些信息?又是誰出于什么目的要拼命跟蹤你的一切呢?我們究竟還有沒有屬于自己的私密空間?Do Not Track 系列個人化互動紀錄片為你解答了這些疑惑。
這個記錄片竟然還能互動!
Do Not Track 是布萊特·蓋勒(Brett Gaylor)創作指導的一個紀錄片系列,專門告訴人們是誰在追蹤他們,又有多少個人信息通過人們上網的行為而泄露出去。從2015年4月14日開始,每隔兩周就會有新的一集放送。每一集都會讓你大開眼界,了解網絡世界有多么透明,個人信息根本無處可藏。
這個系列紀錄片最大特色就在于,它能夠與你進行互動,隔一段時間便會停下來請你輸入自己平日瀏覽的網站、進行的網絡活動,隨后將你的信息植入紀錄片中,針對你的活動進行分析,讓你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信息是如何被獲取、操縱并利用。
第一季的第二集就與觀眾進行了密切互動。紀錄片進行到第3分45秒時,向你拋出了第一個問題——“你最喜歡的新聞網站是什么?”當你輸入網址之后,一個中心為藍色圓點的輻射狀動態圖形呈現出來,藍色的中心是你所輸入的網站,輻射在外的紅色圓點便是在這個網站背后潛伏的信息追蹤者。隨后,紀錄片詳細地講解了這些追蹤者竊取信息所使用的手段。
“Cookies”才是大騙子!
這個手段便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個重要產品“Cookies”,這家伙會記錄下你的行蹤,并且會泄露給廣告公司?!癈ookies”的中文名是“小型文本文件”或“小甜餅”,在你日常的網絡活動中,“小甜餅”會默默地記下你瀏覽過的每一個網址和每一條信息,也多虧了它,你才能經常在第一次輸入賬戶和密碼之后就可以永遠自動登錄,才能在多個網頁點擊“添加到購物車”而無需擔心商品信息遺失。不過可別因為它叫“小甜餅”便以為這是什么可愛迷人的東西,恰恰相反,這塊“小甜餅”其實是個糖衣炮彈。如果“小甜餅”被廣告公司利用,便會助紂為虐,因為它同時也會記錄你看過或關閉的每一支廣告,從而幫助廣告商炸開你的層層保護,直抵你的個人信息檔案,接下來你就會收到莫名其妙的垃圾廣告郵件了。
紀錄片互動收集的網友個人信息會被操控?
“每個人在觀看紀錄片時的體驗都有所不同,”布萊特·蓋勒說道,“隱私是個十分復雜的話題,有時對于人們來說它也比較抽象,所以我們在想辦法讓人們真正地意識到這個問題?!?
的確,只消看一集Do Not Track紀錄片,你就會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自己的個人信息安全有多么不堪一擊。然而,蓋勒制作這一系列的紀錄片用意并不是要制造恐慌,也不是想告誡人們遠離互聯網,而是想引起人們對于互聯網的思考和討論——人類制造出來的互聯網究竟是用來服務的工具還是掌控一切的怪獸?蓋勒更進一步的目標在于,希望通過人們了解紀錄片中介紹的知識,便能夠采取更加有效、簡便的步驟來保護自己的隱私。
不過有些諷刺意味的是,Do Not Track的網站自己也在通過各種手段收集其觀眾信息。從觀眾使用的電腦到他們的郵箱地址,這些信息都被Do Not Track背后的操作者掌握著,用來分析網站流量數據。對此蓋勒解釋說,這是為了更好地為觀眾提供個人化的紀錄片,并且他們已經承諾,將來這個數據庫會被刪除掉。
生活在如此信息化的時代,想要徹底隔絕互聯網也并非不可能,但那同時也意味著與現代社會的徹底隔絕。那么我們應當怎么做才能保護自己的隱私呢?不妨來donottrack-doc.com看看吧,試著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了解你的信息安全,重新思考快捷便利的互聯網反過來帶給了你什么樣的透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