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先是徐玉玉,接著是宋振寧,短短幾日,電信詐騙成了兩名花季少年的“奪命殺手”,令人痛恨的同時,更多的是震驚。
但這并不是全部,搜索“電信詐騙”四個字,兩千多萬條搜索結果,還有上海廣州多地學生的類似遭遇,都說明其嚴重性。
此類案件令人切齒,有兩個關聯不得不提:
第一、精準詐騙與得手率之間的關聯。電信詐騙并不少見,一般人已經形成基本防范,之所以還能屢屢得手,主要在于其掌握受害人的精準信息!
如果不是騙子能準確說出你的姓名電話,甚至身份證號等準確信息,誰又會真的對一個陌生人深信不疑?在個人信息泄露的情況下,別說是落伍時代的老人和涉世未深的學生,就連一些互聯網達人都難免有人落入圈套,可見此類詐騙的高明和恐怖之處。
第二、騙子猖狂與破案率之間的關聯。電信詐騙引發關注之后,有新聞披露:電信詐騙的破案率不超過3%。多么令人心寒、令人尷尬的數字!
常態化打擊犯罪分子
被一些人習以為常的電信詐騙,竟接連害死兩條人命,實在是出乎公眾意料,可能也出乎騙子意料。也許在騙子們眼里,他們只是騙點錢財,并沒想著“害命”,但所謂“謀財害命”,兩種行為即使不是同時發生,也往往會直接為因果。CCTV12的欄目沒少給我們普法,只是很少有案例,像徐、宋這“臨沂雙案”來得如此觸目驚心。
徐玉玉一案,據報道騙子賬號已查明,接下來很可能詐騙團伙、出賣他人信息的機構會陸續浮出水面,此刻很有點福爾摩斯附體的感覺。到此我們有些疑惑:為什么只有出了人命,才有如此的辦案神速,而對普通的受害者就顯得很無力?請問:平時,福爾摩斯都哪里去了?
常態化打擊販賣個人信息
剛生完孩子就有人問是否需要月嫂,剛買完房子就有人問是否需要裝修……“10元一萬條個人信息”的說法,讓人深深感受到背后的涼意,和信息泄露者的無恥!
所以杜絕電信詐騙,除了嚴厲打擊騙子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對個人信息泄漏問題的重視,嚴厲打擊信息泄露者?!肚謾嘭熑畏ā纺壳皩€人信息的保護僅停留在原則層面,缺乏操作細則,而對于泄露責任人缺乏明確的制裁規定。所以完善相關立法必須提上日程。
不得不說,對于防范電信詐騙,各大銀行的提示短信,無形中幫了不少人,但這遠遠不夠。確如南周所評:不能說過去無所作為,我們曾著力整改虛擬運營商。然而18歲少女的死亡警醒我們:或許我們一直以來做的只是小修小補的工作,面對電信詐騙還相當無力。
那么,如何改變無力感?其一、對虛擬運營商的整治不能半途而廢,要徹底清除“出租”業務的行為,杜絕黑卡的滋生,全力落實實名制;其二、要加強技術研究,打擊跨地區作案甚至跨國作案;其三、把刑法修正案真正落到實處,要常態化打擊詐騙分子,不能出了命案,才想起嚴厲打擊。
總之,悲劇背后,監管部門的責任、營利單位的良心、“好處”背后的陷阱,我們都需要深思。兩條生命的逝去令人遺憾,但希望這能引起全社會社會的重視,希望不管對于何種案件,都別等出了人命才來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