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近日,央行等六部委決定于今年9月至明年4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聯合整治非法買賣銀行卡信息專項行動。當下,無論是銀行還是其他行業的客戶,個人信息泄露現象非常嚴重,一條條包括姓名、電話、地址、工作單位、開戶行等完整隱私數據被當成商品販賣,各種莫名其妙的電話讓人防不勝防,一不留神就被騷擾、被訛詐,但受害人又問責無門。
那么,個人信息究竟是怎么從銀行泄露出去的呢?
晨報記者深入調查,為你揭秘個人信息泄露內幕。
100人信息價值多少?
原銀行員工:賣了5000元
重慶某國有行前員工告訴記者,以前有同事賣過客戶信息,讓某保險公司做成了一單“大買賣”。
“2008年7月份,我一位同事將100位VIP客戶信息以每條50元的價格賣給了某保險公司的業務員。這個業務員在反復梳理了買來的信息后發現,有一位家住藍湖郡的客戶常在固定的時間去某高端健身房鍛煉,于是她便辦理了該健身房的年卡,在 無意間 認識了這位客戶,并和他成為了朋友。后來這位客戶在該業務員的 不懈努力 下購買了數十萬的期繳保險?!?
這還是一條個人信息帶來的業務收入。據了解,這100條客戶信息給該業務員帶來了近300萬的保費收入,提成近5萬元。
“這么算起來,那5000塊錢花得很值。”
“我那位同事告訴我,信用卡開戶數據、普通客戶開戶數據、高端客戶的金卡、白金卡持卡人信息都可以販賣,普通客戶一般1000條起,每條售價3-5毛錢。高端客戶一般在5-20元不等,有些資產上千萬的銀行私人VIP客戶的個人信息甚至可以賣到500—1000元?!?
個人信息怎么賣?
信息販賣者:是個細活
記者在相關人士的幫助下找到了一位曾經了解過販賣“個人信息”的劉某,他告訴記者,這行當是個細致活兒,個人信息涵蓋很廣,如姓名、電話、住址、愛好、家庭成員狀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標注。
他說:“客戶分類有高端客戶、白領名錄、普通百姓等大項,大項里詳細分有各種小項,如高端客戶還分為手機VIP用戶、高爾夫會員、銀行高管等等?!?
“我記得2014年接觸過一個在小貸公司上班的人,由于老完不成業績,他就花了2000元在網上買了幾萬條與小貸行業相關的個人信息,結果不到一個季度業績就直線上升,后來跳槽到一家保險公司后,覺得自己以前掌握的個人信息沒用了,就轉手賣掉了。買賣方式也很簡單,只要通過介紹,加入特定的聊天群就行了。群里非常熱鬧,買賣個人信息跟趕集似的,你開價我還價,價格合理就拍板成交……”
隱私為何成商品?
業內人士:有利可圖
客戶分等級,不同等級價位還不同。如此看來,個人信息已成為了明碼標價的“商品”。
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從事個人信息買賣的人士直言不諱地表示:利益驅動?!氨热纾患已b修公司沒生意,就有人提供需要裝修的買房者。這些信息從哪來?當然是房產中介和個別開發商等相關單位?!?
他說:“個人信息的來源有很多,我這里舉例說明,比如,快遞員直接把客戶名字、電話和地址弄來販賣,寫字樓內的清潔工偷拍公司文件或客戶信息。還有醫生將病人信息進行販賣,這里不得不說,精準的病人信息售價極高,尤其是家底厚、病情復雜的人一條信息上萬元……”
有一種職業叫“信息販子”
在個人信息販賣中,已經產生了產業鏈,甚至還誕生了一種職業——信息販子,直接在各類信息買家和賣家之間牽線搭橋,從中收取“中介費”。
而且“信息販子”根據手里的資源和各自擅長的領域不同還可相互合作。
比如,一個專門從事醫療行業的 信息販子 就可以和保險公司、醫院、殯儀館的“信息販子”合作。誰要買保險、誰生了什么病、誰在醫院去世需要“一條龍”全都能“資源互換,合作共贏”。這就形成了一個復雜而又有某種秩序的“個人信息販賣市場”。
信息販子甚至還“評級”:“五星”信息販子非常受歡迎,收入也很高。比如,個人信息的買方有可能花好幾萬買來的信息一個個聯系后,一筆買賣也沒做成。如果是這樣,提供信息的“信息販子”就有可能被同行“拉黑”,那么他以后的業務就舉步維艱了。
所以,“信息販子”的消息也是盡全力做到精準、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