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來源:正義網
雇傭30余名員工,利用手中掌握的上百萬條公民個人信息,開辦信息服務公司,非法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獲利近80萬元。近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檢察院以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將張駿、羅曼二人批準逮捕。
掌握公民信息自立門戶
現年34歲的張駿,案發前從事過多種職業,既開過網吧,也做過包工頭。2014年1月,在北京某信息咨詢公司擔任安徽大區經理后,他發現出售公民個人信息是條生財之道,于是2015年3月他在合肥市成立保德信息服務公司,自任公司經理。
張駿之所以敢自立門戶是因為手中掌握著公民個人信息,這些公民信息包含公民姓名、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等。據張駿交代,他離職后帶走了80多萬條公民個人信息,后來又以每條1元或0.8元價格從他人手里購買了20多萬條。
張駿還在網上申請了一個網站,辦理無抵押個人小額貸款,當有客戶注冊時,就能看到客戶的姓名、聯系號碼等信息,他趁機把這些客戶的信息有償提供給其他小額信貸公司。通過這種方式,他獲取的個人信息達四五千條。
“以老帶新”傳授推銷“秘笈”
張駿公司的業務員通常是在網上尋找全國各地小額信貸公司的微信,然后按不同區域,通過微信跟對方聯系,并問對方是否需要公民個人信息。
為提高業務員工作積極性,張駿還對員工施行績效工資和獎勵。到了月底,員工還有業績獎。為了讓新員工迅速進入角色,掌握招攬客戶技巧,張駿對新招聘的業務員進行上崗培訓,教授他們如何尋找客戶,與客戶溝通。為此,特別印制一本“話術”手冊,讓員工照本宣科,按套路與客戶嫻熟交流,勸說對方來購買信息。不僅如此,張駿每周還安排業績好的員工現身說法,傳授推銷“秘笈”。
起初,一些員工不知道出售公民信息是違法行為,后來漸漸知道這觸犯法律。據該公司前臺主管羅曼講,她曾提出辭職,張駿不同意,稱公司是合法公司,不允許公司員工再討論侵犯公民信息之事。徐玉玉案件發生后,羅曼堅決提出辭職,張駿還要她干到9月底才放行。誰知9月沒過完,她就被公安機關抓獲。本案中,公安機關從保德公司抓獲了包括張駿在內23名嫌疑人。
據張駿交代,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12日,他出售自己非法獲取的10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前后共計出售公民個人信息20多萬條,獲利80多萬元。
銷售公民信息呈公司化傾向
警方通過偵查,發現多家小額信貸公司銷售員購買公民信息。他們為公司尋找潛在貸款客戶,如果客戶在公司貸款成功,就會拿到相應提成。如今小額貸款公司相互間競爭激烈,要尋找潛在的優質貸款客戶不容易,業務員想要提高業績,就想到購買客戶信息資料。
2016年4月中旬,嫌疑人小旭在一個微信群里發現舒某在發廣告,說保德公司出售有意向貸款的客戶信息。小旭就加了對方的微信,后在其微信朋友圈內看到舒某發的公司營業執照。在和舒某聊過之后,舒某向其承諾出售的公民信息中肯定會存在有意向的貸款客戶,并且如果有空號、停機的公民信息,可以免費更換。4月25日,小旭以5元一條的價格購買了80條。小旭依次打電話詢問客戶后,發現信息質量不高。小旭交代,他還和同事花500元從網上購買了2.2萬條公民信息。
檢察官在辦案中發現,此類違法犯罪行為呈現公司化、規?;瘍A向。不僅張駿攜帶公民個人信息脫離原公司成立新公司,其手下一名員工也步其后塵,從張駿的公司拿走20萬條信息另立爐灶。為扼制此種非法行為蔓延,檢察官建議工商行政部門對已審批或在審的信息服務公司應嚴格復審或審核,對從事非法行為的公司予以取締,并移送公安機關依法處理,不能讓這些公司逍遙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