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來源:中國網
近年來,危害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的事件時有發生。12月12日,湖北破獲特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犯罪嫌疑人利用黑客侵入網站服務器,盜取公民個人信息6億條,牟利千萬元;12月13日,據21世紀經濟報道,掌上電力、電e寶App疑似出現數據泄露,涉及用戶規模超過千萬級。
今年12月12日,社科院發布的《社會心態藍皮書: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6)》披露,食品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是目前民眾最為擔心的問題。
管理及追責體系不健全致信息泄露頻發
為什么公民個人信息頻遭泄露?某大數據公司負責人鄒鴻強在接受中國網記者采訪時指出,這些網站的公民個人信息都是真實的、活躍的,價值較大,而經手數據的人員流動性大,泄露的機率也較高。加之管理體系不健全,新頒布的《網絡安全法》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共同促成了信息泄露事件的發生。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盧家銀認為,互聯網時代遭遇的網絡安全事件是前所未有的,雖然網絡平臺采取了一定的保障措施,但由于技術不完善,不能迅速更新,導致漏洞出現。對于監管者來說,這也是很大的挑戰。此外,盜取信息成本較低、追責機制不健全導致犯罪嫌疑人心存僥幸,鋌而走險。
他同時指出,員工泄露公司信息反映的是管理制度的疏漏,網絡平臺一方面要健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信息保護程序,設置兩道以上防火墻,一旦第一道防火墻被攻破,安全技術人員能夠立即發現。除此之外,還應該與白帽子黑客保持動態的信息交流機制,借助第三方來保障信息安全。
加強網絡平臺個人信息安全管控推行一號通
那么如何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鄒鴻強表示,國家相關部門和互聯網公司安全部門應加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巡視監管機制,最大限度防止技術漏洞、管理漏洞、人為流動等帶來的信息泄露。同時大力推廣統一用戶認證登錄(簡稱“一號通”),降低反復注冊、登記帶來的信息泄露風險。將用戶已有的大平臺賬號,如QQ、淘寶、微博和微信號碼作為登錄名,授權給其它網站,這些網站通過大平臺認證后就可以登錄,但無權獲取用戶的完整信息。這種做法既方便了用戶,又有利于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安全。
鄒鴻強指出,目前國內在身份證的一號通方面就做得非常好,銀行、交通、賓館和民航等部門都是通過連接公安個人身份證認證系統來驗證個人信息。
互聯網公司和監管部門各盡責任,公民個人也應提高自身防范意識和能力。上述兩位專業人士建議,注冊賬號時盡量選擇大的平臺商,用QQ號碼等其他賬號替代手機號碼;支付賬戶綁定小額度的銀行卡;非常用信息不要公布到網上;不要輕易點擊各類鏈接;發現欺詐信息、數據泄露立即報警或向相關平臺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