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來源:中國寧波網
電信詐騙案件由于隱蔽性強、跨境作案、手段新穎,造成“取證難、抓捕難、定性難、追贓難、打擊難”,去年國內發生的3名學生遭電信詐騙后死亡事件更是引起各方關注。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布《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明確規定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達到相應數額標準,并致人死亡的,將對實施詐騙的犯罪分子酌情從重處罰。
為什么電信詐騙“受傷”的大多是老人和學生?據警方介紹,社會發展決定了空巢老人越來越多,生活、心理撫慰的雙重缺失使他們很容易被詐騙分子“乘虛而入”。對于學生群體來說,學校對安全教育的忽視使其對詐騙手段辨識力普遍缺失,遭遇詐騙時也很難有防范意識。
警方破獲的無數電信詐騙案件有一個共同的規律,騙子無論怎樣花言巧語,無論手法如何翻新,最后都要落到一個點上,就是都要受害人的銀行卡、密碼和賬號,因為他就是要騙你的錢。警方為此提醒廣大市民,特別是老年人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樹立防范電信詐騙的意識,警方在此也整理了一些案例,可以從電信詐騙的共同規律來防范電信詐騙。
[老年篇]
老人家中坐,
“幸運禮包”送上門
去年11月初,家住市區的八旬老人陳婆婆接到一個奇怪的電話,幸虧她警惕性高,才免于被騙。
當時,對方在電話中自稱民政部,要向全國10000名老人發放老年補貼,將通過郵寄方式送達,郵包里有一張銀行卡和兩盒保健品,銀行卡內有1萬元,老人收到郵包后打電話聯系,對方就為老人激活該卡,之后就可以拿著這卡去郵政銀行取1萬元。第二天,陌生電話再次打進,稱“幸運禮包”已經寄出,要老人收到郵包后支付198元快遞費。
老人覺得“幸運禮包”來得莫名其妙,于是向民警反映了情況。民警調查發現,很多老人都接到了類似電話,可以確定“幸運禮包”系騙局。
警方提醒:民政部門給予老人的各項補貼,一般由民政部門工作人員或通過社區居委會通知,不會通過郵寄的方式送達;補貼金額一般每月百元左右,不會上萬元。若遇到疑似情況,可及時與民警聯系。
老太落陷阱,
民警苦勸1個多小時
王老太今年76歲,住在石碶街道一居民小區。去年10月3日上午,王老太手機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上海市某公安局的警察蔣某,稱王老太身份證被人冒用,涉嫌在上海洗黑錢高達270多萬元,要求王老太配合公安機關調查。
王老太一聽是公安局的,對方又能準確報出自己的身份信息,頓時被嚇住。對方在電話中詢問王老太一共有多少存款,多少銀行卡,并要求她到銀行去,將所有的存款轉到北京一個安全賬戶,還再三叮囑她絕對不能將事情透露給家人知道。
5天后,王老太來到銀行,找到客戶經理要求將30萬元的理財產品提現,因為王老太買的理財產品是定期的,一定要到期后才能取出,最后王老太沒成功。
此后,“蔣警官”又時不時地打電話來催,還說再不然要上門抓人了。老伴李大伯察覺到王老太有異樣,再三追問得知了實情。但李大伯被“蔣警官”一忽悠,也有點將信將疑。
過了一段時間,當地派出所民警王海波在走訪社區的時候碰到李大伯,聽說了這事。他立即找到王老太,解釋說:“公安機關在異地辦案,必須通過當地派出所,如果要來抓你,那也是我帶著人來抓,我沒來,你大可安心過日子?!边@句話終于讓兩位老人放下了心頭的大石,并最終醒悟。
民警提醒群眾,尤其是老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切勿相信,一定要保持冷靜,應及時與家人、親友商量,凡是要求去銀行轉賬的,都是騙子。當事人應該了解,上述機關或單位的工作人員履行公務時都會持相關法律手續并要求當事人親自前往機關或單位辦理公務,絕不會通過電話詢問。
被告知涉嫌貪污,
女子被騙7800元
去年11月2日,暫住在鄞州邱隘的張大媽因相信了一個陌生電話,被騙7800元。
當天上午,張大媽接到陌生電話,對方稱她涉嫌一起重大詐騙案件,需立即聯系某公安局,并告知該公安局的電話。隨后,一個自稱某公安局民警的人打進電話,稱有人以張大媽的名義開設銀行賬戶,涉嫌貪污,數額巨大,需要張大媽配合調查。
張大媽頓時方寸大亂,“民警”詢問張大媽銀行賬戶上的余額,讓她將賬戶內的錢暫時通過ATM機轉到指定賬戶上,以證明與貪污一事無關。按對方指示,張大媽將賬號內的7800元錢打到了對方的賬戶上。
據辦案民警介紹,騙子說你的賬號涉及洗錢或者你的賬號不安全,要給你轉到一個安全的賬號,其實所謂的安全賬號百分之百都是騙子設置的。安全賬號是哪個賬號呢?自己保密的賬號才是安全的賬號。所以,公檢法執法人員要向老百姓了解情況時,會當面詢問當事人,制作一些相關的談話筆錄,不會打電話要求你把銀行賬號、密碼告訴他們。
警方提醒:冒充公安、法院執法人員的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執法部門從不會通過電話要求當事人轉款。群眾接到類似電話,應立即掛斷并報警。
[學生篇]
承諾返傭金騙兼職學生
去年10月28日,某大學的大一新生小剛用手機在“QQ兼職群”里找到一個刷信譽的兼職,隨后與對方聯系,對方就發來一個鏈接說,小剛的第一任務就是先買一個價值480元的包。買了一個包后,對方又讓其再刷一次,這次是買兩個包,需要960元。剛買不久,對方讓其再刷一次,小剛又買了兩個包。可是,原本說好買完這次就立馬返現的,結果小剛等了好久都未見對方返現才知被騙,這下小剛傻了眼,原本還想大賺一筆的他卻白白交了2400元“學費”。
警方提示:此類詐騙案件的嫌疑人往往先是要求事主小額購買,并全額返還購物款和傭金,獲得信任后,才會要求事主多次購買大額商品,在各種網站進行“刷信譽”、“做任務”兼職宣傳的大都是騙子的幌子,希望廣大學生不要妄想通過此種方法獲利。
淘寶退款被騙千元,可得留個心眼
在寧波讀大一的小李這幾天報警,稱自己因網上退款被騙光了生活費。民警了解到,小李當天收到一條信息,對方自稱是淘寶訂單客服,稱小李在網上購買的衣服本來已經付款,現要退錢給小李,但是未說明退款原因,如果小李不接受退款就要凍結小李的銀行賬戶。隨后淘寶客服發來了一條鏈接,小李擔心自己的銀行卡被凍結,就點開了鏈接,并輸入自己的銀行卡賬號和密碼,結果被轉走了5800元。
警方提醒:網購成功后一般都會如期收到購買的物品,如果淘寶客服主動提出要求退款,一定要小心謹慎,提高防備意識,這很有可能就是一個騙局,應多向親戚朋友咨詢,一旦被騙,請立即撥打110或向當地派出所報警求助。
輕信機票退款短信被騙
近期,大學生小黑在上課時突然收到一條陌生短信,稱其預訂的航班因機械故障被取消,需收取20元工本費并補償200元延誤費,但需要跟客服聯系,隨后小黑用自己的手機撥通了對方的電話,對方稱航班改簽了,但需轉20元并讓其到ATM機上按照提示操作,按照對方的指示操作完的小黑發現卡內的4641元被轉走,這下他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警方提醒:在收到類似“航班取消、機票退簽改簽、發票行程單”等內容的短信時,應通過航空公司客服電話、機場客服電話、官方網站等多方渠道進行核實確認,不要盲目輕信來路不明的信息,更不要撥打短信中提供的陌生號碼甚至按照對方的要求轉賬。
大學生開網店被假客服騙去千元
作為一名經濟學專業的大學生,小李看到網絡快速發展,也忍不住想要試著開家網店,實踐運用一下自己所學的經濟學知識。去年12月23日,她點開了某網站的網店申請,并且按照提示順利提交。然而,就在第二天,她和朋友一起過平安夜時,卻收到一條來自該網站“客服”的短信,對方說如要繼續申請網店,需要交1000元保證金。
小李說,當時她的確心里有所懷疑,但是想著開店要交保證金也合乎常理,就沒有深究,老老實實給對方轉了1000元。直到詢問對方自己的申請是否通過時,才發現自己已被拉黑,創業還未開始就栽了跟頭,她后悔沒能在收到短信后先弄清對方身份真假。
警方提醒:如今開網店方便快捷,不少大學生也會選擇這種方式開始自主創業,但是開網店的時候,還請仔細閱讀網站上的流程說明,事先做足功課,確定每個環節,在遇到自稱客服需要提交保證金之類的情況時,首先確認是否有這個要求,確定對方身份真假,正規網店提交保證金有官方渠道,不要輕信客服私下轉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