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來臨,學生及家長各類需求集中,這也讓詐騙分子有機可乘。12321受理中心結合往年涉詐案例和用戶投訴情況,為大家梳理了6類高頻開學涉詐陷阱,并提供防范技巧與維權方法,助力大家守護自身財產安全。
一、6類高頻開學涉詐陷阱,逐一拆解
(一)涉嫌“假冒班主任/學校”收費詐騙
詐騙分子會通過非法途徑獲取學生的班級、姓名、家長聯系方式等信息,隨后偽裝成班主任或學校工作人員,加入家長群或私下聯系家長。他們以“預繳學費”、“書本費”、“校服費”、“軍訓服裝費”及“疫苗接種費”等名義,發送虛假收款碼或銀行賬戶,并以“限時繳納”制造緊迫感,催促家長轉賬。
(二)涉嫌“開學禮包/學習用品”虛假營銷詐騙
在社交平臺或是校園周邊,詐騙分子會發布“開學大禮包”廣告。廣告中聲稱禮包內包含“同步教材、名師網課、護眼臺燈”等實用學習用品,且價格遠低于市場價,以此誘導家長或學生點擊鏈接付款。付款后,消費者要么收到劣質假貨,要么直接被詐騙分子拉黑,遭遇 “付款后不發貨” 的情況。
【變種形式】:部分詐騙鏈接中暗藏釣魚程序,一旦用戶點擊,手機內的銀行卡信息、支付密碼等隱私數據就可能被竊取。
(三)涉嫌“校園貸/培訓貸”套路詐騙
這類詐騙主要針對大學生,尤其是入學新生。詐騙分子抓住大學生可能存在的“學費不足”、“報培訓班”、或“買數碼產品缺錢”的需求,以“無抵押、低利息、秒到賬”為誘餌,誘導學生下載虛假貸款APP,并簽訂“不平等合同”。后續,詐騙分子會以“手續費”、“保證金”、“解凍費”等名義要求學生額外繳費,或者故意制造“逾期”情況,逼迫學生償還高額利息。
【風險警示】:“校園貸/培訓貸”詐騙不僅會使學生遭受財產損失,還可能因“被貸款”影響個人征信,甚至引發后續的催收騷擾,給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極大困擾。
(四)涉嫌“假冒學長/學姐”推銷詐騙
詐騙分子會偽裝成“高年級學長/學姐”,在新生報到點、校園群內主動與新生搭話,利用新生對學長學姐的信任,以“學長經驗”為由推薦“必備物品”。具體推銷形式多樣,包括:推銷高價“考研/四六級復習資料”,而這些資料大多是過時內容或復印盜版;推薦“校園電話卡”,實際該電話卡包含高額套餐費、捆綁消費,且后續注銷困難;誘導新生加入“付費社團/考證班”,但收費后卻不提供任何實際服務。
(五)涉嫌“助學金/獎學金”詐騙
詐騙分子冒充教育局、學?!百Y助中心”的工作人員,通過電話或短信聯系學生及家長,謊稱“可申領國家助學金/新生獎學金”。但要獲取這些資助,需要先繳納“申請費”、“手續費”、“賬號激活費”,或者要求學生及家長提供銀行卡號、身份證號、短信驗證碼,以此實現轉賬盜刷的目的。
【關鍵提醒】:國家及學校的正規助學金、獎學金,均“不收取任何費用”,而且申請流程會通過學校官網、班級通知等官方渠道發布,絕對不會以“私下電話/短信”的形式通知。
(六)涉嫌“兼職刷單”詐騙(針對大學生)
詐騙分子在校園論壇、兼職群內發布“開學兼職”信息,宣稱“刷單賺傭金,時間靈活,日賺 200+”。在詐騙初期,為了獲取學生的信任,詐騙分子會讓學生刷小額訂單,并及時返還傭金。待學生放松警惕后,詐騙分子便要求學生刷大額訂單,之后卻以“任務未完成”、“系統故障”為由拒絕返還本金,甚至誘導學生“墊更多錢解鎖提現”,導致學生損失進一步擴大。
【法律提示】:“刷單”本身屬于違法行為,不受法律保護,一旦被騙,維權難度較大。
二、3 個核心防范技巧,避免踩坑
(一)“官方渠道”優先核實
當涉及繳費、助學金申請、班級通知等事項時,務必通過“學校官網、正規家長群(加入前需班主任驗證身份)、校園教務處電話(從學校官網查詢,切勿相信陌生號碼)”這三個渠道進行三重核實,不要輕易相信“私聊消息”和“陌生來電”。
新生在加入校園群時,要確認群內是否有班主任、輔導員等官方人員,避免加入“非官方自建群”,以防落入詐騙分子設下的圈套。
(二)“錢不外流”守住底線
凡是遇到要求“先交錢”的情況,比如繳納手續費、保證金、激活費等,都要提高警惕。要知道,正規機構和學校不會要求“先繳費再辦事”。
同時,不要向陌生賬戶轉賬,不掃描非官方提供的收款碼,也不輕易透露銀行卡號、身份證號、短信驗證碼,尤其是支付驗證碼,它等同于“銀行卡密碼”,一旦泄露,財產安全將面臨嚴重威脅。
(三)“理性消費”拒絕誘惑
面對“低價開學禮包”、“高傭金兼職”等誘惑時,要保持理性,不貪小便宜,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通常情況下,低于市場價的商品大概率是假貨,或者背后隱藏著詐騙陷阱。
如果大學生有貸款需求,建議優先選擇正規金融機構設立的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渠道進行申請,堅決遠離“校園貸”、“套路貸”,避免陷入債務危機。
三、被騙后如何維權兩步走
(一)保留證據
一旦發現被騙,要立即截圖保存詐騙分子的聊天記錄、轉賬憑證、虛假廣告截圖,同時錄制通話錄音等。還要詳細記錄對方的手機號、微信號、銀行卡號等信息,這些證據將有助于警方追蹤詐騙分子,為后續維權提供有力支持。
(二)及時報案
若被騙后,可直接向當地派出所報案,提交之前保留的證據,并積極配合警方調查。
與此同時,可通過12321 舉報中心(官網:www.222xx8.com;微信公眾號:“12321 舉報中心”)舉報虛假鏈接、涉詐電話、釣魚 APP,防止更多人上當受騙。
若涉及“校園貸”、“非法催收”等金融領域的,還可向中國互聯網金融舉報信息平臺(www.nifa.org.cn)投訴,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開學季是新旅程的開始,同時也是防范詐騙的關鍵時期。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要時刻保持“警惕心”,不輕易相信陌生信息,不盲目轉賬,避免受騙,順利開啟新學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