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陷阱一 信譽陷阱
不少網上店鋪都有一些信用評級,比如鉆石級、皇冠級,這些級別一般表示店鋪的信譽比較高。但是這也不代表全部,有網友表示,這些級別是可以“刷”出來的。有消費者向羊城晚報記者反映,有些網上店鋪的信譽評判只在交易達成后才能評價,如果消費者對貨品不滿意,并且退了貨,就算交易未達成,是不能評判商家信譽的,所以級別并不完全代表網店的信譽。
支招:對于信譽陷阱,建議消費者要看網上對網店的跟帖評價,然后綜合信用級別,盡量找評價好、信用級別高的網店購買。另外,不少廠家也有自己的專門網店,如果能在這些店上買,是比較可靠的。
陷阱二 貨不對板
網絡只是一個虛擬空間,消費者能看到的往往只是貨品的圖片或者視頻,所以經常會有消費者收到貨物時發現貨不對板。
支招:為了防止貨不對板,首先你不要貿然簽收。你要先當著送貨員的面檢查一下商品,如果貨不對板,可以拒收。然后請承運公司出具證明,可以找對方理論。
陷阱三 送貨陷阱
近日有消費者向羊城晚報記者投訴,網店聯合送貨員敲詐。有消費者曾經通過網絡購買過電動車,購買前先交了少量預付款,對方又承諾貨到付款,但是消費者還沒看到電動車,送貨員就首先給消費者打電話,說車已到,請打款,并且稱如果不打款,那么就拿不到車。
支招:如果你沒見到車就打了款,那你就中招了,這是一種“連環計”。遇到這種情況,建議消費者不要先交預付款,沒見到貨品絕不要花錢。另外,如果送貨員如此要挾,那么就盡可能地放棄,因為打了款比不打款的損失要小得多。如果保有交預付款的交易記錄等有效證據,就可以投訴對方,但是根據屬地受理原則,異地投訴成本可能很高,所以還是能防則防。
陷阱四 運費陷阱
有些消費者購買貨品時,往往不注意運費是怎么規定的。有的商家長期有免運費的優惠活動,但是也有不免運費的,所以貨到時,消費者又得為運費花銷。更有甚者,貨品的價格定得很便宜,但是運費可不便宜。
支招:網絡購物時一定要算一算總費用是多少,各項收費是什么,當然這也包括運費嘍!
陷阱五 低價陷阱
“薄利多銷”是打動消費者的一大法寶,但是有些產品價格出奇的低,這時候你就得多長個心眼了!當然有些特殊的活動還要區別對待。
支招:這時候您要多方查證產品價格了,可以查不同網站的產品價格,做到心中有數。該不該“貪圖便宜”就看你心里多有“數”了。如果貨品價格與其他網站差距過于懸殊,則要小心上當。
陷阱六 支付陷阱
有一些網店會以沒有開通支付寶或者其他借口,要求你把錢直接打到對方賬號上,或者是在支付寶開通了直接轉賬即時到賬功能,這樣的支付寶轉賬,資金會直接進入騙子的賬號,他可以馬上把資金轉走!
支招: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或者貨到付款,所謂“不見兔子不撒鷹”,不見貨你就不能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