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網絡團購如今已經成了時尚消費,然而細心的網友發現,其中隱藏著形形色色的“貓膩”:看似辛辛苦苦“砍”下的價格,其實是主持人和商家事先定好的;天花亂墜的價格優惠,其實無法兌現;消費者匯去錢款,望眼欲穿地等待著貨物,從此卻杳無音信……誘人的網絡團購成了美麗的陷阱。法律專家提醒,由于網絡自身的虛擬性、取證難等特點,在網絡團購過程中,消費者應該更加謹慎,選擇一些知名的團購網站,注意識別虛假的網絡信息。
消費者屢被假團購“忽悠”
近年來,團購網站如同井噴一樣,層出不窮,團購范圍小到圖書、軟件、玩具、手機,大到家具、家電、建材、房產等無所不包。不僅如此,網絡團購還擴展到健康體檢、保險、旅游、教育培訓及美容、健身、休閑等服務類領域。
“336元的餐券花130元就可以拿下,真是很便宜?!薄霸瓋r176元的某國際影城套餐現為40元雙人套餐,其中包括電影票2張、可樂2杯、爆米花1份、哈根達斯冰激凌球1個?!本W絡團購活動之所以吸引眾多網友的“圍觀”和親身參與,就在于優惠的幅度令人咋舌。同樣商品,團購網站給出的可能是一二折的優惠,甚至商家買單還額外送消費券等,這樣的優惠無疑對消費者產生莫大的誘惑力。然而,在低價的網絡團購背后,越來越多的網友發現,其實暗含很多看不見的風險。消費者被假團購“忽悠”的案例也日漸增多。
兩個月前,王先生在網上看到一個組織團購低價木地板的帖子。經過電郵一番溝通后,王先生匯去了訂金,但是半個月過去,匯款卻石沉大海。無獨有偶,前不久市民李嬌在網上團購,買了高跟鞋??墒强顓R去1個多月,買的鞋卻一直沒有送來。李嬌表示,當時這雙鞋市場價是500多元,而團購網價格不到100元,她為此怦然心動。網站承諾7到10天可到貨,她聯系網站客服的一位陳先生,打他手機一直是關機。
一些消費者還遭遇質量嚴重縮水的情況。前段時間,黃先生和幾個朋友結伴,團體訂購了一款名牌潔具。按照賣方在網上的銷售宣傳承諾,這款潔具產品與市場上的同類產品質量一樣,價格則便宜了500多元。當拿到產品后黃先生才發現,貨與商場里擺放的樣品完全不一樣,在使用過程中還存在質量問題。
此外,退款難、團購活動與實際不符,謊報團購數字等現象,也讓消費者對于網絡團購顧慮重重。
團購網站魚龍混雜
據了解,目前網絡團購形式大致有三種:一種是消費者為省錢,通過論壇、QQ群自發組織的;一種是帶有職業團購性質的組織或者個人;還有一種就是廠商為了打開市場,自行組織的團購活動。同時,一些專業團購網站或個人的主要利潤來源就是商家的返點,而非專業的綜合性網站,雖然團購免費,但會向商家收取一定的廣告費用。有關統計顯示,網絡團購這種模式自近年從美國移植進國內后,從今年2月份以來,在國內創建的速度明顯加快,在二季度達到了高峰,目前國內團購網站已接近400家。
“相比其他類型的網站,團購網站的門檻非常低。”一家電子商務網站管理人員表示,他所在公司今年3月開辦了一個團購網站,一個業務員加一臺服務器就投入經營,最后成本算下來僅需2萬元。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開辦團購網站唯一需要的只是ICP備案,不需要太多投入,也不用去工商部門登記注冊。
在團購網站上買東西其實就像以往的網上消費一樣,消費者最擔心的就是被騙,比如買到了假貨或是與商家描述不符的商品,付款后收不到貨或是收到了不滿意的商品。而目前的團購網站,由于門檻較低、內容雷同、良莠不齊、市場混亂、沒有標準,而且一味模仿國外,缺乏創意,因此難免有渾水摸魚、欺騙消費者的現象出現。
不規范的團購行為在網上不斷曝光后,不少網民對待團購的態度也漸趨理性。某網站一項關于“參加家裝團購能否獲得低價”的調查表明,只有1/3的網友認為“團購肯定比個人去買價格低”,近半數的投票者卻選擇了“組織者和商家有內幕,價格可能更高”。
專家提醒應謹慎參加團購
鋪天蓋地的團購信息充斥網絡,真假難辨,消費者如何才能擦亮眼睛?
對此,有關專家提醒,首先慎選團購組織者,消費者在參加團購之前一定要選擇正規、專業的團購組織者,要考察清楚他們的資格、責任承擔能力,同時要保證對自己想要購買的產品有一定的了解;在準備下訂單的同時要將包括產品質量、售后服務、配套產品等在內的諸多情況了解清楚,最好簽訂合同書,這樣會使交易多幾分保障。
盡管網絡團購具備眾多優勢吸引著網友的眼球,但專家強調,消費者一定要保持冷靜。一般來說,團購信息中并不會將詳細的優惠幅度明確告知消費者,常規僅使用一些“到店詳談”、“有更大優惠”等較為模糊的字眼。專家重申,參加團購的消費者應提防商家的價格陷阱,價格打折也可能意味著服務打折。
網絡團購畢竟只是出于暫時的特定目的,臨時組織起來的自發組織。團購者交易成功后就“分散”了,一旦出現售后糾紛,往往難以再組織起來,這就給消費者日后維權帶來很多麻煩。為此,專業人士提醒消費者,每件團購產品的發票務必獨立開具,以免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從本月起,“網店實名制” 開始正式實施,一些網友為此希望,隨著相關法規的進一步完善,團購也會逐步完善和規范。有網友提出,市場監督和稅務部門應加強監管,給團購網站設立門檻限制,在注冊資本和經營場所方面提出明確要求,以維護消費者的利益。此外,還有網友建議,在網上支付方面應有第三方監管,就像在淘寶上買東西一樣,消費者先把錢打到支付寶上,收到貨后感到滿意再確認付款,同時還可以給出評價,約束商家誠信經營。據了解,目前已經有網站在做搜集信息、管理賬戶、評價商家的工作,以期在網絡團購中引入第三方監管,確保團友的消費安全。
網絡團購“六項注意”
一、選擇專業團隊運營的、規模較大、口碑較好的團購網站。
二、不要被價格和折扣迷惑。團購前要看清網站對商品的細節描述、消費規則、多與網站客服聯系、咨詢清楚再下單,同時注意保存相關消費憑證。
三、注意商家的知名度和服務能力。團購前可先打電話到商家詢問,排除商家不配合、“強制消費”等風險,對于非生活服務類商品,比如紅酒、化妝品、服飾等,則應多注意商品的真實性和來源。
四、團購網站需要有人氣來烘托,消費者要明辨其中的虛假繁榮和交易數據。
五、面對多家網站的不同服務時,不要盲目跟風下單,要根據自己的需要購買。
六、目前大部分的團購網站都處于低價促銷期,還沒有能力為消費者帶來高品質的服務或商品。因此,團購者應注意團購的本質不是價格低廉,而是品質服務和信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