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日前,記者從吉林省公安廳了解到,今年以來,借助手機、固定電話、網絡等通信工具和網銀技術實施的非接觸式的電信詐騙違法犯罪活動呈多發趨勢,給人民群眾造成經濟損失。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省公安機關共受理電信詐騙案件857起。從作案類別來看,電話語音詐騙案件立案最多,占全部電信詐騙案件的50%;網絡詐騙立案相對較多,占全部電信詐騙案件的38%;手機短信詐騙案件次之,占全部電信詐騙案件的12%。從詐騙手段上看,通過電話語音、短信和盜取QQ號冒充親友救急的詐騙案件最多,達到296起,為全部電信詐騙案件的三分之一。此外,網上購物、中獎、冒充公安等類型的詐騙案件也在多發性電信詐騙案件之列。由于此類案件犯罪活動蔓延較快,詐騙手段不斷翻新,侵害群體廣泛。
陷阱一
中獎型
不法分子向受害人發送如幸運觀眾、幸運手機用戶等虛假中獎短信,或向上網的受害人發布QQ號中獎、游戲中獎消息,誘使受害人支付個人所得稅、公證費、手續費等,騙取錢財。
典型案例:1月7日,市民許某接到一個“恭喜您,您的飛信賬號已被隨機抽取為CCTV-2‘非常6+1’李詠砸蛋活動幸運二等獎,您將獲得獎金58000元及三星公司贊助的Q40筆記本電腦一臺”的中獎短信,要求其與短信中提供的電話聯系。許某立即通過電話進行聯系,對方告之應先交納個人所得稅等款項,許某遂按要求到銀行分4次給對方匯款,被騙4萬余元。
[民警支招]:這種手段往往是不法分子利用人們舍小錢得大獎的心理,一步步誘騙受害人上當。為此,千萬不要輕信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只要“我自巋然不動”,再狡猾的不法分子也不會得逞。
陷阱二
不法分子通過互聯網或手機短信、撥打電話等方式向受害人傳送虛假賣車退稅信息,再以需要交納訂金等費用為借口實施詐騙。
典型案例:6月13日,市民郭某接到一個電話,稱買車可退稅。郭某遂與其聯系,在某銀行自動取款機前按對方提示進行了一系列操作,隨后發現,自己銀行卡中2萬余元被轉走。
[民警支招]:收到這樣的信息后當事人切勿盲目相信,可通過政府相關部門或大型售車專營店咨詢是否有相關的優惠政策,然后再做決定。
陷阱三
招聘型
不法分子通過手機短信或互聯網發布虛假高薪招聘信息,然后以押金、面試費等為借口,誘使受害人向其指定的賬戶內匯款。
典型案例:6月9日,市民魏某接到一條手機短信,稱某大酒店招聘服務員,遂通過電話進行聯系,對方先后以押金等為借口,騙走其4600元。
[民警支招]:獲取此類信息后,一旦對方提出交納所謂的保證金、抵押金,就完全可能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騙局,此時當事人應通過其他方式聯系招聘單位或直接到招聘單位的人力資源部門進行詢問,以免被不法分子坑害。
陷阱四
冒充公安型
不法分子假冒公安機關的名義,稱受害人的銀行卡可能被復制盜用或涉及刑事案件,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其到銀行取款機前根據其電話提示進行操作,將受害人引入轉賬陷阱,達到詐騙目的。
典型案例:3月13日,市民劉某接到自稱江蘇某地公安局張警官的電話,稱其涉嫌一起洗錢案,讓其配合公安機關工作,先將存款匯入他們提供的賬號,劉某迅速到某銀行將12.5萬元存款匯入對方的指定賬號。1小時后,劉某發現其卡內存款均被騙走。
[民警支招]:公安機關在偵辦案件中確需凍結當事人銀行賬戶的,會通過相關金融機構進行,即使需要采取保護措施也會讓當事人到當地的金融機構進行辦理,而不會讓當事人將存款匯到所謂的指定賬戶。遇到這種情況應首先問清對方的姓名、身份、具體單位,然后迅速進行核實,當對方要求按其提示將銀行卡內的存款匯入指定賬號或進行所謂的加密措施時千萬不要“輕舉妄動”,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
陷阱五
網上購物型
不法分子在互聯網上發布虛假出售、轉讓商品信息或開設虛假購物網站,以低價商品吸引網民注意力,誘騙受害人匯款,落入其設下的陷阱。
典型案例:3月22日,市民吳某在一家網站看到一自稱劉某的人出售一臺惠普筆記本電腦,在談好3780元的成交價后,吳某將錢通過網銀方式匯給對方,并約定兩天到貨。兩天后吳某未見到貨,便打電話催要,對方卻讓其再交3000元保證金,吳某又向對方賬號匯入3000元,此后對方消失得無影無蹤。
[民警支招]:網民在網上購物時應盡可能地選擇那些信譽度較好的知名購物網站進行購物,最好選擇帶有支付寶性質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交易,如果是賣家發貨,一定要謹慎。
陷阱六
幫助理財型
不法分子在互聯網上建立虛假網站或通過發送虛假手機短信,以幫助受害人炒股、預測中獎彩票號碼賺錢為由,誘使受害人繳納代理費、保證金等,詐騙錢財。
典型案例:3月4日,市民閆某在互聯網上發現一個國家彩票中獎號碼的預測網站,注冊后,從3月4日到3月8日先后多次通過某銀行向該網站聯系人提供的銀行賬號匯入保證金、抵押金等費用7萬余元,之后該網站聯系人銷聲匿跡。
[民警支招]:如果自己沒有時間炒股或“涉市不深”,應該到信譽度高的公司或中介選擇正規代理,而不要輕信“網言網語”。此外,像預測彩票中獎之類的網站帶有明顯的欺騙性質,所謂的預測明顯違背科學常識。假使開網站的人預測得十分準確,那么他自己早就通過買彩票成了億萬富翁,還會把這樣的機會讓給你嗎?
陷阱七
不法分子常常隨機撥打手機、固定電話或想方設法盜取受害人親友的QQ號,利用受害人對親友的信任,謊稱車禍、被綁架、違法被罰款等各種原因急需寄錢,誘騙受害人向其提供的銀行賬號匯款。 典型案例:5月10日,市民尹某接到一個電話,對方稱是尹某兒子,在外地和人打架,被公安機關處理,需要5000元急用,并提供了銀行卡賬號。受害人隨后向對方指定的銀行賬號內匯款5000元,聯系到兒子后方知被騙。 [民警支招]:遇到這樣的情形,當事人應想辦法與親人取得聯系,或通過如公安、醫院等部門了解對方所說情況的真實性。對于盜取他人QQ賬號冒充親友進行詐騙的情況,當事人只需與親友聯系即可確認信息的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