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您可別輕信來電顯示:電話看似是親友或客戶打來的,但騙子使用了“來電任意顯”工具,您稍有不慎,就會掉入陷阱。
近年來,借助手機、通信工具和網銀技術實施的非接觸式電信詐騙違法犯罪活動呈多發態勢。
昨日,市刑警支隊召開新聞發布會,揭秘17種新型電信詐騙手段,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電話欠費騙局
【案例】
去年10月,孫女士接到語音電話,稱其座機欠費2130元,語音提示要她撥通人工服務。
與她通話的人告訴她,有人利用她的身份信息,在武漢辦理了座機。對方還將電話接轉至武漢市公安局的總機。孫女士通過114查詢,發現這一號碼無誤。
孫女士后聽從所謂“劉警官”“黃檢察長”等人的引導,向指定賬戶打款34萬元。
【揭秘】
冒充電信局、司法部門工作人員撥打座機,以“欠電話費”或“涉嫌重大犯罪”為由行騙。要求受害人配合司法部門及銀行工作,用電話指揮受害人將存款轉至所謂的安全賬號,而賬號是騙子的。
防范技巧:匯款前核實對方賬戶,如果是個人的,則一定是騙局。
購車購房退稅騙局
【案例】
去年8月,一自稱是國稅局工作人員的人,給南漳人吳某來電話,稱要返還其車輛購置稅,但要返還,需要交手續費。
吳某轉入手續費后,對方又索要保證金,吳某先后被騙1.28萬余元。
【揭秘】
事先通過其他手段獲取購車、購房人詳細資料,以國稅局或財政局工作人員的名義,用電話或短信方式聯系受害者,謊稱根據國家新政,可退還購車、購房稅費。
騙取信任后,騙子一步步設陷阱,先是手續費,后是保證金,讓人欲罷不能。
防范技巧:向當地國稅或者財政部門核實。
嫖娼被抓騙局
【案例】
今年3月,劉小姐接到一男子的電話,對方自稱是她弟弟的朋友,說她弟弟在武漢嫖娼被抓,要她速匯5000元罰款。
隨后,劉小姐又收到這名男子的短信,提醒她這樣的事很丟人,不要告訴家人,等她弟弟回來后還錢。
來電及短信都是弟弟的手機號,劉女士便向指定賬戶匯款。后來,這名男子又讓劉女士匯款3萬元。至此,劉女士才察覺。
【揭秘】
此類案件利用了人們怕丟丑的心理行騙,但受害人的親友又無法接聽電話。這些短信是群發的,號碼也使用了來電任意顯。
防范技巧:向警方核實,或者向親人所在的單位核實是否出差等其他信息。
網絡購物騙局
【案例】
去年9月,襄樊學院學生小王網購輪滑鞋,與一家網站達成購買意向:花1000元買4雙。商家稱先付500元,剩下500元貨到付款。隨后,小王向指定賬戶匯款500元。
次日,一自稱送貨員的男子稱貨物已到,要其馬上付剩下的500元,否則不給貨。小王付清剩下的錢,但沒有收到貨物。
后來,送貨員稱此前的付款是定金,須再付1000元錢才能交貨。自此,小王發現上當了。
【揭秘】
騙子建立虛假網站或使用插件,在各大網站發布虛假廉價商品信息,誘騙受害人匯款。
防范技巧:不要輕信“便宜貨”;要到正規的銷售網站購買。
短信匯款騙局
【案例】
去年10月,樊城男子胡某收到一條短信,讓其匯款到一指定賬戶。胡某以為短信是合作伙伴發來的,后經核實是騙局后,他便捉弄騙子:錢已到賬。
【揭秘】
嫌犯發送諸如“請把錢匯到XX銀行;賬號:XXXX,謝謝!”之類的短信,讓人誤以為是商業伙伴或債權人的短信。
防范技巧:向可能涉及發短信的生意伙伴求證,或者置之不理,因為如果伙伴真是要錢,會打來電話。
銀行卡升級騙局
【案例】
去年7月,市民蘇女士接到短信提示稱,其所持的銀行卡某項功能需要升級,并提供了一個升級網站。
該網站的頁面與銀行網頁一模一樣,她便輸入賬號和密碼。次日,她卡內的1萬元被盜。
【揭秘】
騙子制作的網頁與銀行網站一樣,讓人信以為真??蛻糨斎氲馁~號和密碼被騙子盜取。隨后,騙子在真實的銀行網站輸入真實信息將錢轉走。
防范技巧:頁面可以冒牌,但網址不能復制。只需留意銀行的真實網址即可。
中獎信息騙局
【案例】
去年6月,老河口居民孔某收到“非常6+1”的中獎短信。他按照短信撥打400開頭的服務電話,被告知中了一臺價值1.6萬元的筆記本電腦。
隨后,對方以所得稅的名義向孔某索要現金??啄诚群笙蛑付ㄙ~戶打入兩萬余元。
【揭秘】
以網絡、短信、電話、刮刮卡、信件等媒介,隨機群發虛假中獎信息。一旦有人相信,就收取所謂的手續費、保證金、郵資、稅費。
防范技巧:向主辦方核實。
信用卡升級騙局
【案例】
今年1月,陳先生收到短信,稱其在襄陽某商場透支消費。陳先生核實時,對方同時提醒稱信用卡要升級,問清信用卡的基本信息,然后將卡內的錢轉走3萬元。
【揭秘】
當你電話核實時,騙子按受害人質疑程度,分別以“銀行”“警方”“銀聯管理中心”層層下套。
防范技巧:向發卡行客服電話咨詢。
薦股、投資騙局
【案例】
去年6月,司先生接到電話,對方向其介紹一名操盤師幫助其炒股,并向其介紹了3種股票,司某賺了5000余元。
獲得信任后,該操盤師說可以他代司某炒股,司便匯款7萬元。
【揭秘】
騙子有一定專業知識,為騙取信任,還會制作網站標榜自己。向人推薦的股票一旦賺錢,便會贏得信任。
防范技巧:股市有風險,不能輕信任何人。
親人生病騙局
【案例】
去年2月,劉女士接到一個自稱是女兒老師的電話,稱其女兒闌尾炎突發,要匯款8000元治療。劉女士趕到醫院,沒有發現女兒。
【揭秘】
利用人們救人心切的心理行騙。這類案件還有“車禍”等意外案件。
防范技巧:向醫院或學校核實;如要匯款,請核實賬號,賬號為個人則必定是騙局。
黑車賤賣騙局
【案例】
今年2月,樊先生收到低價名牌車的銷售短信。對方要求“見貨付款”。
對方稱“是偷來的車”,要他不要聲張。樊先生在指定地點,果然發現一輛無牌照的名牌車。
樊先生覺得劃算,便打款7000元。待他取車時,車已被開走了。
【揭秘】
以“偷車賤賣”為幌子,讓人誤以為物超所值。
防范技巧:買“偷來的車”不受法律保護;交易要面對面。
貸款騙局
【案例】
去年11月,王先生想貸款買一套二手房,輕信小廣告的貸款承諾。對方稱要貸款,須要交2000元手續費。王先生照做。
【揭秘】
通過傳單、短信等發送虛假貸款信息,一旦與其聯系,則以收取保證金、利息等名義騙錢。
防范技巧:到工商、銀監會等單位,核實放貸公司是否具備資質。
盜用QQ騙局
【案例】
去年11月,小麗上網時,有人冒充其哥哥,以QQ聊天形式騙走1000元。
【揭秘】
通過盜號軟件和強制視頻軟件,盜取QQ號碼使用人的密碼。隨后錄制對方的視頻影像,用盜取的QQ號碼與其好友聊天,并將所錄制的QQ號碼使用人視頻播放。
防范技巧:直接打電話核實。
冒名招聘騙局
【案例】
今年2月,邢某在網上看到武漢某酒店在招聘。對方電話的提示音是這家酒店。后來,對方以報名費、服裝費等名義騙走1300元。
【揭秘】
利用酒店的知名度,發布虛假廣告,制作彩鈴等騙人信息,讓人交費。
防范技巧:向酒店核實。
彩票預測騙局
【案例】
去年4月,劉先生看到一彩票預測網。網站說中獎率可達85%,前提是要交錢入會。結果,劉先生被騙800元“會費”。
【揭秘】
通過互聯網散發虛假信息,騙取所謂的會員費、保證金、稅金等。
防范技巧:彩票中獎不可能預測。
冒充黑社會敲詐騙局
【案例】
去年9月,保康居民孫某接到電話,對方威脅他,說摸清了他家的底細,要其打款5000元消災。孫某報警后,才發現是騙局。
【揭秘】
利用人們懼怕黑惡勢力的心理騙錢。
防范技巧:報警是唯一出路。
親人被綁架騙局
【案例】
去年2月,居民余先生接到來電。電話那頭,“兒子”帶著哭腔說:“爸爸,出事了,出事了……”此后電話里傳來“綁架者”的恐嚇。余先生與學校聯系,方知兒子安然無恙。
【揭秘】
隨機打電話,模擬孩子的哭聲,驚慌之下,人們救人心切,失去判斷。
防范技巧:向親人所在學校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