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22日下午,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項目建設啟動會在中國氣象局舉行。國務院應急辦主任陳建安、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出席會議,各省(區、市)政府應急辦、氣象局的有關人員參加了會議。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項目建設啟動會現場(黃德利 攝)
發布系統力求公眾在災害預警信息發布10分鐘內收到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項目是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依托中國氣象局現有信息化基礎設施和信息發布渠道,通過進一步完善和擴建其功能,形成覆蓋全國的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統一發布系統?!睍希袊鴼庀缶止矚庀蠓罩行闹魅螌O健對這一項目做出了介紹。
他表示,中國氣象局在國務院應急辦的領導下,承擔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設、運行與維護,并為各部門提供預警信息發布服務。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一是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建設,建設國家、省、地、縣四級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并實現各級氣象部門與同級政府、相關部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平臺的連接,實現多部門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的統一收集、管理和發布;二是部分預警信息發布手段建設;三是預警信息發布流程、技術標準規范建設;四是安全保障系統和網絡通信系統建設等。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的目標是力求市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82%以上,公眾在系統發出災害預警信息后10分鐘之內接收到預警信息”孫健表示,通過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十一五”建設任務的落實,將實現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四大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接收、處理和及時發布,確保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能夠及時獲取預警信息,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生民財產安全,為我國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提升各級政府應急管理水平提供強力支撐。
重慶山西廣東分享經驗 為項目建設奠定基礎
通過視頻會議,山西省氣象局、重慶市氣象局匯報了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設情況,廣東省政府應急辦紀家琪主任介紹了廣東省推動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設的有關情況和經驗。
“重慶的‘永川模式’講求由被動應對災害到主動預防災害的轉變,廣東創新發布機制和手段、率先使用微博等新媒體,是值得各省借鑒的?!?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總結表示。
為了做好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設,中國氣象局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國家級和省級同步推進、分步實施的思路,開展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設。據悉,目前已有部分省(區、市)氣象局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已經先期完成了部分系統建設工作,為系統建設實施總體推進積累了經驗。
國務院應急辦重視項目建設 投資1.36億推進建設
孫健表示,這一項目投資1.36億元,分兩年實現計劃。2011年投入8000萬元建設國家級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管理平臺、發布平臺、發布軟件以及北京、河北、安徽、新疆等11個省區市的一期建設;2012年投入5600萬元完成并完善總體項目,并投入業務運行。
“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設是有效減少災害的關鍵手段,加快項目建設是在當前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的情況下的緊迫任務,應該在現有業務的基礎上拓展預警信息發布的渠道,擴大覆蓋面,力求消除‘最后一公里’的瓶頸。”國務院應急辦陳建安主任強調了項目建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期望。
對此,中國氣象局矯梅燕副局長表示支持,并對項目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項目統一管理,按照項目實施總體工作安排,科學、統一、規范地開展項目建設;二是充分依托政府主導,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按照邊建設、邊應用、邊完善的原則,盡快發揮系統建設的效益;三是加強部門合作,爭取各部門對項目建設的支持,形成項目建設的合力;四是注重統籌協調,上下結合、軟硬結合,把握關鍵環節,提升項目建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