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問君能有幾多愁,樹上騎個猴,地下一個猴……”近日,一句古典詩詞配一句本山大叔小品名句的“趙本山體”在網絡上橫空出世,引發了微博網友的瘋狂轉載。這些簡單的語句押韻上口,網友們直呼自己“Hold”不住了。“趙本山體”的背后,是時下風頭正勁的各式網絡文體,從嬌嗔甜膩的“蜜糖體”到形式另類的“梨花體”,從瞬間變格格的“hold住體”到“咆哮體”、“凡客體”、“淘寶體”,這些或長或短的語段成為網友們在網上疏解情緒、表達意見的方式,不斷掀起全民大造句的風潮。
“你是某大(學)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某大(學)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某大(學)替你賠償?!边@段話于2011年9月21日出現在微博,一個月之后的佛山“小悅悅事件”,令這則網帖突然火爆起來,并衍生出多個高校的版本,被稱為“校長撐腰體”,反映出“拒絕冷漠”背后的社會道德反思,受到網友們的熱情追捧。
網絡體并不是新鮮事物,早在前些年就已出現,近年來呈現愈演愈烈的態勢。它通常是由一個突發奇想的帖子、一次集體惡搞或者一個熱點事件而產生,形式自由、特點鮮明,一段時間內會引起非常高的關注度。從最開始以“甜膩嗲”為特色,到現在鋪天蓋地的“親”、“有木有”、“傷不起”、“愛XX,不愛XX”等五花八門的語體結構,讓人應接不暇,同時也讓人感嘆網友們驚人的創造力。
網絡改變了傳統大眾傳播模式的美學范式,隨著微博的進一步普及,戲謔、調侃、拼貼、惡搞,這些被重建了新意義或者無意義的語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擴散,不僅造成了網絡上流行語層出不窮,也為現實的生活工作帶來了啟發和困擾。
前段時間,外交部官方微博曾嘗試使用時下流行的“淘寶體”在網上發布招聘信息,語調輕松、幽默的招聘通告一經發布,三個多小時內被轉載4800多次,引發了網友廣泛熱議。
同樣是招聘,某市建筑企業近日收到一份由“淘寶體”、“凡客體”、“咆哮體”多種文體組合介紹自己的個人簡歷,這份簡歷看似很“潮”,但卻讓用人單位對其部分內容不知所云,最終得到了不予錄用的結果。
高校招生方面,今年比往年多了一份熱鬧,這是由于一些高校在告訴考生錄取結果的方式上,也使用網絡體大做文章:“親,祝賀你哦!你被我們學校錄取了哦!……”考生坦言,看到這樣“另類”的錄取通知,還真有點哭笑不得。
某些令人感到嚴肅的政法系統中,網絡體也開始占據一席之地。南京某區公安局利用移動多媒體應用軟件,用流行的網絡文體錄制視頻宣傳防毒、防拐等;嘉興、昆山等地公安部門編制預防電信詐騙的“凡客體”漫畫;鄭州市交巡警嘗試用網絡體交通宣傳提示牌向市民宣傳交通安全……更有甚者,上海徐匯警方的一則通緝令因使用了“淘寶體”引來十余萬網友圍觀討論。上海徐匯警方表示,傳統文本格式的通緝令在網絡上的宣傳效果有限,希望通過此舉能促使更多犯罪嫌疑人主動自首,也闡明自首從寬政策。
專家認為,網絡文體帶有極大的隨意性,是網絡孕育出的特殊表達文體,有其獨特的使用環境,雖然不符合傳統的漢語邏輯,卻是網民抒發對現實看法的渠道。網絡文體的運用,增強了親和力,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多的政府官員通過使用時髦的網絡體傳遞民意,未嘗不是推動文風清新化的嘗試。但如果權威部門不加考慮地使用甚至濫用,就難免有嘩眾取寵之嫌,娛樂化的文本也會消解法律的嚴肅性,損害政府文件的權威性。網絡文體的生命力往往不持久,如何把握其中尺度,將網民智慧與實際工作巧妙結合還需要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