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2007年至今,各類視頻網站如“雨后春筍”般走進網友的生活。然而,其快速發展導致著作權糾紛頻出。近日,記者從海淀法院獲悉,該院5年來共審理視頻網站著作權糾紛2264件。
海淀區是國內主要視頻網站的聚集區,優酷網、風行網、酷6網(微博)、悠視網、六間房等專業視頻網站,新浪視頻、百度奇藝、搜狐視頻等門戶視頻,以及中國網絡電視臺CNTV均“駐扎”海淀。
《2011年5月中國視頻網站市場份額統計報告》顯示,優酷等9家視頻網站的市場份額以及廣告收入已占到國內視頻網站總量的一半以上。
有著多年審案經驗的海淀法院吳園妹法官稱,該院的收案情況“代表”國內一半以上的視頻網站狀況。調研發現,盜播熱門影視劇成為網站主要的侵權模式,同時也是盈利模式,由于賠償數額低,網站很愿意賠了再盜。
案件數量
視頻網站侵權案 近3年暴增
5年來(2007年至2011年10月),海淀法院共審理涉及視頻網站著作權糾紛2264件。其中,視頻網站做被告的1419件,做原告的275件,另有570件原、被告都是視頻網站。
據吳園妹法官介紹,2007年前是視頻產業的初始期,受美國YouTube的刺激和啟發,國內視頻網站數量猛增,市場競爭處于無序狀態,這一階段,海淀法院視頻網站著作權涉訴案件為零。
從2007年開始,視頻網站進入成長期,2010年全年網絡視頻市場規模達31.4億元。前期過快發展引發的著作權問題凸顯,視頻網站因侵權糾紛步入“訴訟時代”。
2007年,受理案件7件,2009年起進入集中爆發期,并在此后3年連續占據當年知識產權案件總數的1/3左右。
侵權主角
網站被告案件 優酷領走四成
視頻網站典型的經營模式有兩種:一是YouTube模式,也稱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模式。在這一模式下,視頻網站上的內容均由網友生成或上傳,視頻網站本身并不直接提供內容。
二是Hulu模式,該網站由美國國家廣播環球公司和新聞集團共同注冊成立,其盈利模式是為消費者提供免費的正版長視頻內容。
初期,我國視頻網站都模仿YouTube模式,如土豆網(微博)提出的口號,“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隨著Hulu模式的出現,我國視頻網站紛紛開始提供影視作品等長視頻,其原因是,長視頻對廣告商更具吸引力。
我國的視頻網站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像優酷網、風行網這樣的專業視頻網站,由網友生成或上傳內容較多。另一種是像新浪、搜狐等的門戶視頻網站。
2007年至2011年,海淀法院共審理狀告視頻網站的案件1989件,優酷等專業視頻網站占據案件數量近九成。尤其是優酷網,近5年涉訴案件達766件,其一家就占到案件總量的38%。
吳園妹法官稱,專業視頻網站之所以頻頻成為被告,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這些網站多由網友生成或上傳內容,網站經營者相對難以監管。
被告分類
專業視頻網站 優酷網、風行網、酷6網等 案件數為1767件,占案件總數的89%
門戶視頻網站 新浪、百度、搜狐等 案件數為222件,占11%
侵權內容
盜播影視作品 成為網站“最愛”
視頻網站未經許可紛紛盜播熱門影視劇,成為這些網站頻頻被告上法庭的最重要原因。
視頻網站主要的盈利模式在于通過視頻吸引流量,進而吸引廣告。而電影、電視劇是網絡視頻用戶最喜愛的內容,原創/自拍/DV秀等UGC類視頻內容關注度比例較低,這兩類內容的受歡迎程度基本上是八二開。
因此,視頻網站往往首選熱映的影視劇作品,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就隨意播出。
近5年,海淀法院知識產權庭審理此類案件涉及約1500部影視作品,幾乎包括了近些年來所有有影響力的影視劇,如《集結號》、《無極》、《非誠勿擾》、《士兵突擊》、《金婚》、《唐山大地震》、《赤壁》等等。
2010年以后,涉訴的視頻內容逐步多元化,短小的視頻內容,如網絡自制劇、綜藝類節目、授課視頻、體育賽事、戲曲等也成為涉訴內容。2010年至2011年,此類涉訴案件為205件,占到全部被告為視頻網站案件數量的16%。
吳園妹法官認為,未來,老百姓文化生活的繁榮可能帶來以非影視作品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的訴訟高峰。
版權價格高漲 網站尋求“突破”
吳園妹法官說,調研發現,從視頻網站播出的影視作品被訴侵權的公證取證時間來看,80%的案件取證時間距起訴時間為1到2年(2年為侵權訴訟時效)。
也就是說,2011年視頻網站涉訴案件,有相當一部分是在2009年至2010年涉訴的案件。因此說明,視頻網站發生在2011年的侵權案件相對減少。
此外,2010年底,視頻市場行業進入門檻開始增高。面對版權價格的高漲,部分視頻網站資金緊張,開始在商業模式上尋求新的突破:一是加強正版化,二是內容轉型。如酷6網2010年借殼上市,六間房2010年轉型做社區市場。這些措施也使得大部分視頻網站在2011年涉訴案件較此前有所下降。
●相關鏈接
網絡視頻反盜版聯盟成立
相對來說,多采取Hulu模式的央視國際、樂視(微博)網、激動網等網站鮮有充當被告的案件,主要以原告的身份出現,而其起訴的對象恰恰也是視頻網站。
2009年9月,北京優朋普樂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宣布,聯合全國110家互聯網視頻版權方,共同創建“中國網絡視頻反盜版聯盟”,以打擊視頻盜版行為。
2009年12月29日至2010年10月19日,以北京優朋普樂科技有限公司為原告的案件有244件,被告集中于風行在線、時越網絡、合一信息、新浪等。
被訴網站九成輸官司
被訴網站在訴訟中往往以“避風港原則”作為抗辯理由,即網站僅提供一個平臺,視頻作品由網友上傳,是否侵犯他人著作權網站不知情,應予免責。
“避風港原則”并非空穴來風,《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規定,適用“避風港原則”,視頻網站在主觀上應滿足“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的理由應當知道服務對象提供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侵權”。
但是,視頻網站都有編輯人員,網友上傳的視頻都有明顯被編輯的痕跡,所以網站是不能免責的。從審理結果來看,被訴的視頻網站敗訴率高達九成。
吳法官說,訴訟雙方大多知道可能面臨的判決結果,因此都愿意賠償損失達成和解。近5年的視頻網站涉訴案件中,調撤解決的占已結案件的82%。
部分網站企圖“以盜播換市場”
近幾年,視頻網站用戶數量不斷增多,網絡視頻市場收入規模不斷擴大。到2011年6月,中國視頻網站用戶達3.01億。
網絡視頻行業經過高速發展之后正進入平穩期。作為與線下電視最為相近的互聯網服務,網絡視頻服務是使用最多的服務之一。
吳法官稱,從案件審理來看,部分視頻網站開始“以盜播換市場”,“先侵權后賠償”,試圖在完成原始積累后再逐步正版化。
網站故意侵權 緣于違法成本低
吳法官稱,網站之所以明知違法而肆無忌憚,就是緣于違法成本低。
早期涉及視頻網站的著作權案件中,由于認識上的誤區,視頻網站以“避風港原則”作為抗辯理由,多出于試探性的態度。
隨著視頻網站案件數量的不斷增多,法院的裁判意見也逐漸成熟和統一。無數案例證明,對于網站來說,“避風港”根本不“避風”,但打輸了官司的網站下一次站在被告席上時仍然端出“避風港原則”,明顯故意裝傻,這又是為什么呢?
吳法官稱,這都是緣于違法成本低。網站做好了敗訴后賠償的心理準備。目前,大多數案件賠償數額在1萬-3萬,這對于網站的盈利來說無關痛癢,賺的總比賠的多。
“播映新片――侵權――賠償――再次播映――再次侵權――再次賠償”已經成了視頻網站訴訟中的怪圈。
法官說法
侵權賠償兩種計算方式(據著作權法)
1.權利人的實際損失
2.侵權人的違法所得
注:不能確定的,酌情在50萬元限度之內判決
主要考慮的情形:
作品性質 公映時間 侵權持續時間
被告的經營規模 主觀過錯程度
1萬-3萬53.2%
3萬-5萬
17.4
1萬以下
20.2
5萬-10萬
6.4%
10萬以上
2.8%
判決賠償數額
(以2009年審結的109件案件為例)
賠償數額將會加大
目前,以判決結案的案件中,大部分影視作品的賠償范圍固定在1萬-3萬之間。
其中,《集結號》賠償數額為33萬余元,為近5年賠償數額最高的影片。其他影視作品平均每部賠償數額為2.18萬元。
從判決效果來看,這個賠償數額對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比較有限,網站“盜播”仍然屢禁不止。
吳法官說,從明年開始,法院會加大視頻網站侵權的賠償數額,以兩種計算方式來確定侵權網站該賠多少(見上表)。
懲治網站 法規滯后
我國著作權法最早于1991年施行,2001年第一次修正。當時視頻網站尚未出現,立法對該類問題無法預見。2010年第二次修正時,對網絡環境下著作權保護的新問題仍然未作出相應的回應。
而侵權責任法規定過于寬泛,于是視頻網站紛紛試探法律“灰色地帶”,必然引發大批量的集中訴訟。
一方面視頻網站高速發展,另一方面法律規定嚴重滯后,導致部分視頻網站在經營活動中不斷地觸及法律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