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目前,微博的出現及其迅速火爆,使網絡謠言的傳遞更快捷、更廣泛,影響更大,危害更甚;同時,網絡的自凈機理也促進了社會辟謠、反謠力量的壯大。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需要構建一種適應新網絡環境的謠言防堵機制。
第一,充分發揮傳統媒體的“求證”作用,讓謠言及時在陽光下現出原形。中國現有3億微博用戶,近10億手機用戶。隨著無線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社交媒體與手機“綁定”,每時每刻都可能有上億人在傳遞信息,難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真實信息與謠言齊飛。此時,擁有一批訓練有素的職業化、專業化信息傳播隊伍的傳統媒體應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始終主導社會的大眾傳播,不應將傳播的主導權、輿論的主導權讓給網絡時代的個體。微博時代,傳統媒體的職能要擴展,除傳播消息、發表評論等外,應將及時辟謠作為重要職責,旗幟鮮明地揭露網絡上廣泛傳播的虛假信息,滌污濾清、辟謠正聽?!度嗣袢請蟆?011年1月27日推出“求證”欄目,至今已刊發數十篇文章,篇篇針對謠傳、流言,探根溯源,證偽證虛,駁斥謠言,澄清事實,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不少媒體開設了類似欄目,一時“求證”成風?!扒笞C”之類的欄目應成為傳統媒體常設欄目,謠言一露頭就給予揭露,使之無處藏身。
第二,充分依靠公眾尤其知情網民的證偽功能,讓謠言在眾目睽睽下喪失蠱惑作用。與新聞一樣,謠言也有何時、何地、何事、何因等要素。既然有時間、地點,就可能有其他“在現場者”。謠言自有謠言的破綻,傳謠者自有傳謠者的心虛。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總有理性、不盲從的網民存在。只要公眾打消顧慮,享有充分的表達權利,擁有表達的便利,就會有人質疑、揭露謠言。2008年3月,在CNN等西方媒體別有用心地發表了有關西藏的不實報道之后,一位叫饒謹的23歲青年創辦了“反CNN網站”(Anti-CNN),專門揭露CNN等西方媒體對西藏的虛假報道。在網絡謠言層出不窮時,果殼網于2010年底推出“謠言粉碎機”主題站,至今20多名青年組成的團隊已粉碎了數百條謠言。2011年5月18日,竇含章發起了以凈化微博環境為重要職責的首個民間辟謠組織――“辟謠聯盟”,吸引了眾多志愿者參加。
謠言何時因何事而起,不可預料,但謠言一旦露頭、一經擴散,應有理性、質疑的聲音,應有辟謠、破謠的行動。在人人都是傳播者的時代,人人也應是質疑者、批評者、謠言的粉碎者。
第三,互聯網站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傳播真實信息,讓謠言盡快“見光死”。互聯網站是開放的公眾平臺,是信息與思想的集散地,不但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還應擔當起激濁揚清的責任。盡管那些明顯虛假、聳人聽聞的信息能迎合某些受眾的心態、能吸引人眼球,從而帶來巨大流量,但網站要堅決不傳播、不轉發、不擴散。網上信息來源廣泛,有些虛假信息一時難辨真偽,但一有質疑、批評、揭露之言,要及時發布,在必要時可“揪住”那些可疑的虛假信息,讓更多的人證虛證偽。一旦證明其虛假,就要采取措施終止傳播、澄清影響,還要讓故意傳謠者聲名狼藉。新浪微博開設了“微博辟謠”,“微博小秘書”接受相關投訴,針對微博容易出現虛假信息的狀況,其他網站先后開設了類似的欄目或者服務。盡管相關做法有待改進,也無法澄清所有謠言,但如果更多的網站參與進來,發揮辟謠的集群作用,辟謠的能量將是足夠強大的。
第四,謠言涉及的部門及企事業單位要及時澄清、快速回應,斬斷謠言的“翅膀”。網絡謠言極其復雜,但多數情況下是有所指的,針對具體事件、人物或部門單位與團體。謠言涉及的部門與企事業單位,謠言傷害的個人及單位,有能力證明其真偽的,都要及時提供事實與依據,及時澄清。要以開放的姿態與行動,允許、邀請社會力量了解實情和報道真相。北京地鐵迷藥謠言、淄博高速路砸車視頻瘋傳,兩地警方微博迅速辟謠,使謠言很快消融。第一時間辟謠,可最大限度地消除謠言的影響。
第五,提高民眾的媒介素養,培養理性、智性國民,讓謠言失去生存、擴散的沃土。“媒介”是工具,它是中性的,誰都可以利用。大眾媒體有其缺陷與不足,自媒體更是如此。媒介素養是認知和使用媒介及信息的能力、技巧與素質?,F代社會,媒介無處不在,信息無時不有,正確認識媒介、對待媒介與信息、使用與應對媒介是公民應有的能力和素養。媒介素養需要從后天的教育或者社會實踐中獲得。學校、家庭要進行媒介素養教育,媒體也要教育民眾正確對待傳媒。培養民眾對各種信息特別是網絡信息的辨別力和判斷力,是媒體的責任,也是社會的責任。知性、理性、智性網民,是家庭之福、國家之福、社會之福。
第六,及時依法懲處惡意造謠者,始終保持對造謠惑眾者的威懾力。我國《刑法》、《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和《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法規,對造謠傳謠行為都有明文規定,應依法懲處。事實上,一些網絡謠言散布者已受到應有的懲罰。
網絡空間的謠言很多,真正受到懲罰的只是那些造成惡劣影響的造謠者。要查實一起謠言,獲得充分的證據,并不容易。但民憤極大、造成惡劣影響和重大經濟損失的謠言,即使再難也要查清,依法懲處。要保持法律的威嚴,使之對網絡謠言制造者與傳播者產生震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