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臺江區法院審理查明,被告人黃江和游鋼先在互聯網上聯系專門出售他人網絡購物信息的賣家,購得某快遞公司“貨到付款”方式的個人網絡購物信息,再由被告人羅平假扮送貨員,利用快遞公司貨未抵達的時間差,用低價購買的劣質產品或替代品偽裝成客戶的包裹送貨上門,騙取貨款。
法院查明,為了騙取消費者信任,被告人還采用了裝扮快遞公司員工形象、通過電腦仿造快遞單、層層包裹拖延客戶拆封時間等方式。2010年6月至8月,3名被告人在福州、廈門等地行騙得手27起。
福州倉山區城門鎮林女士收到羅平等人送來的網上購買的“減肥產品”,核對過包裹單上的送貨信息無誤后,簽字付清了398元貨款。當快遞員走后,她打開包裹,發現減肥產品不見蹤影,只有一個塑料盒。林女士與賣家聯系后得知,真正的貨物還在物流公司并未送出。
2011年7月,黃江等人被公安機關抓獲。臺江區法院審理認為,3名被告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詐騙金額1.6萬余元,數額較大,均已構成詐騙罪,分別判處3名被告人6個月至8個月不等有期徒刑。
法官提醒消費者,在網上購買貨到付款的貨品時,應對快遞公司的驗貨程序有所了解,盡量選擇先驗貨后付款的快遞公司。如果選擇了先付款后開箱的,則一定要當著業務員的面驗貨,防范類似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