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警方提醒:網購電腦手機 當心“釣魚賣家”
文章來源:佛山日報更新時間:2012-03-05 08:54:37
時下網絡購物流行,這給市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不法分子帶來可乘之機。3月4日,佛山警方發布,今年以來,全市已接到網絡購物詐騙報警30多宗,同比上升了94.1%。此類騙案多為網上購買手機、二手電腦等生活用品。
典型案例 網上買手機 錢匯貨不到
今年1月18日12時許,事主黎某到高明公安分局報案稱,1月16日晚上11時多,他上網購買一批手機,通過網站提供的電話183181235××與對方談價,以每部2600元成交。次日,對方要求先付貨款和手續費,黎某于是在高明荷城滄江路某銀行柜員機,向戶名為陳×冰的賬號622848062436431××××存入現金1萬多元,直到18日才發現上當受騙。
2月16日下午5時許,警方接到李某報警稱,一星期前,他在網上向名叫“易先生”的賣家購買手機。談妥交易詳情后,對方找了一家名為“寶×物流”的公司作為中介進行交易。2月17日,李某收到寶×物流公司的短信,稱手機已經送到,叫他盡快匯錢。李某于是到銀行柜員機轉賬,將2500元匯到寶×物流公司提供的李×天的賬號622700313116010××××。當他致電咨詢寶×物流公司時,對方說他匯出的錢被凍結了,要求他重新存錢。此時李某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作案特點 濫竽亂充數 責任推物流
警方對最近發生的網購詐騙案進行綜合分析,發現有以下特點:網購詐騙案犯罪嫌疑人作案沒有固定時間,只要有人上網購物,他們都隨時“工作”;從發案情況看,疑犯選擇的下手對象都是防范意識較薄弱、愛買便宜貨、喜歡在網上購物的年輕人。騙徒收到貨款后,有時向買家寄出貨物,但事主收到的“便宜貨”價值遠遠低于所購貨物的價值,名牌手機變成玩具手機,有的甚至收到一個空包裝盒。事主追究起來,騙徒就將責任推給物流公司或郵局,造成物流公司和買家的矛盾,掩蓋其詐騙犯罪的真相。
作案手法
超低價下鉤 釣魚網站轉賬
據警方掌握的資料顯示,網購詐騙疑犯手法和步驟主要有以下幾種:
1
以“超低價”、“免關稅”引誘買家。疑犯自己建立電子購物網站,或通過一些知名、大型電子購物網站,發布虛假的商品銷售信息,以“超低價”、引人上當。
2
當買家上鉤后,疑犯又以“減免手續費”、“支付時間長”、“交易繁瑣緩慢”等借口,勸買家不要通過“支付寶”等合法交易平臺支付貨款,要求直接將現金存入他們指定的銀行賬號。當貨款到賬后,他們就攜款消失。
3
有的疑犯則信誓旦旦承諾“貨到付款”、“送貨上門”,但要求對方支付訂金。他們騙得第一筆訂金后,又編造繳納風險保證金、押金、稅款等各種理由,繼續誘騙事主追加款項。很多買家因為擔心“訂金”白付,不由自主地重復匯款,陷入騙子的連續詐騙陷阱。
4
誘騙匯款是騙徒的關鍵所在,其中“網站釣魚”是他們的常用手法。他們建立了頁面形式、扣款金額等方面與原網購網站非常相似的虛假網頁,用虛假鏈接的傳統型“釣魚”方式,使買家在辦理網購過程中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付款時,鏈接到了詐騙分子的虛假頁面,貨款轉入了詐騙分子的賬戶。還有一種新型的、隱蔽的“釣魚”手法,就是木馬型“釣魚”法。疑犯利用電腦木馬病毒,在網購交易過程中進行非法操作,將事主的款項轉入不法分子的賬戶。
打防措施
多部門聯合打擊網絡詐騙
針對網上購物詐騙,我市警方網絡安全監管部門將會同工商、文化等部門聯合執法,加大對網購虛假信息、詐騙網站的打擊力度,加強對一些容易發生詐騙案件的購物網站的監督管理,防范詐騙案發生;刑偵部門則認真梳理網絡詐騙案件線索,收集更多的證據,深挖犯罪團伙,嚴懲網上購物詐騙犯罪;治安部門在一些公共場所設置警示欄,通報網購詐騙典型案例,增強市民的防范意識。
警方提醒
在進行網購時要仔細甄別虛假網站,購物前要進行必要的信譽確認和電話聯系,在網購過程中盡量去一些有安全保障的大型購物網站,并使用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仔細驗過貨品之后再付款,以確保支付安全,減少和避免網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