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對于旅游而言,每年“3?15”的主題都是維權、打假。雖然行業規范正在逐步完善,但每年都有游客遇到眾多侵權事件。作為游客,需要擦亮雙眼,看到旅游途中可能存在的陷阱,不給行業蛀蟲可乘之機。今年“3?15”來臨之際,我們根據近期發生的旅游投訴事件,為游客梳理出時下旅游消費中的五類陷阱。
陷阱1旅行社價格障眼法
目前旅游市場競爭激烈,不少旅行社在其常規游或自助游中都推出“超低價”游線來搶市場,事實上其中蘊藏了無數的“障眼法則”。
據了解,低價是旅行社吸引游客的最佳武器,但是其實宣傳單上的價格大多都是“起步價”,就是在最合理分配旅游資源時,他們勉強能達到的旅游配置。在此期間,如果你有任意一點不符合他們的條件,就會要求另外加錢。例如,住喜來登大酒店兩晚2290元的海南游,此價格只適合人數為偶數時的報名。如果是一名或三名游客,旅行社會要求補交700元的房差,否則就要和陌生人合住,大多數游客都因不喜歡合住而交納差價。
由于近年自由行受到很多游客青睞,不少旅行社在自由行上做起文章。其中,有不少所謂買機票送酒店的“自由行”線路其實也有貓膩。這種線路號稱游客購買往返機票,就能享受旅行社贈送的酒店住宿,但這卻有附加條件,即游客必須自費購買幾百元的景點門票。事實上這些通過旅行社購買的景點門票,旅行社最多8折就可在景區購買,如果加上景點回扣以及達到相當總量后反饋的傭金,游客付出的門票費用已經超過了酒店成本。
陷阱2目的地消費陷阱
春節時鬧得沸沸揚揚的三亞宰客事件剛剛平息,網絡上又曝出許多游客購物被騙事件。
據了解,近日,網友張女士在海南旅游時,在某玉器店花了3000元購買了一只玉鐲,回家之后才發現是假貨。一名王姓網友曾通過媒體反映,他在云南旅游時在當地商家的推薦下購買了名為“卡丹不農”的藏藥?;丶液笏诰W上輸入這種藥名,結果卻令他大失所望,網上根本就沒有這種藥。而類似于此的在旅游目的地消費上當受騙的案例不在少數。
因為部分地區監管不力,行業自律性差,景區購物的陷阱也頗多。對此,業內人士給廣大游客一些提示,以供今后旅行購物時做參考。首先,在景區購物時要選擇正規、最好是經過當地旅游部門認可的商店,否則很容易高價買到次品,影響購物心情。其實購物時最佳的選擇是去當地人購物的商場或超市,價格和質量都會公道。
陷阱3歐洲游購物回扣問題
在游客的印象中,歐洲旅游一直以品質著稱。不過,隨著歐洲旅游向國人的深度開放,市面上出現了眾多低價歐洲游。業內人士表示,不少歐洲地接社早已熟知國內旅游團隊購物回扣的事情,并在歐洲如法炮制,而歐元匯率下跌更助長了歐洲旅游購物回扣。據了解,法國巴黎的老佛爺是每個游客必去的場所之一,如此大名鼎鼎的地方現在也開始按銷售額的一定比例給予導游回扣。
除了購物方面的回扣,歐洲旅游的自費項目也開始多了起來,如紅磨坊表演、游船游覽塞納河以及吃法國大餐等,導游都會有一定的回扣。眾所周知,自費項目不包含于明碼標價中,不少游客都反感這種方式。
此外,為了追求最低成本,旅行社安排的景點幾乎都是免費入內的,如果有收費景點,一般都安排在外觀摩。例如在艾菲爾鐵塔游覽,一般只讓游客在塔的下面和二層游覽,不會乘電梯上塔,因此不需要門票;如果去巴黎圣母院,也無需門票;如果是去凡爾賽宮,旅行社只會安排游客在大廳游覽,不會到達藝術廳,因此不需要門票花費;如果在梵蒂岡,游客被安排去彼得大教堂游覽,而在歐洲去教堂是不用門票的;在羅馬、西班牙、威尼斯等地,游客被安排游覽的都是廣場和一些戶外景點,比如著名的斗獸場和比薩斜塔。
業內人士表示,這種走馬觀花式的游覽效果并不佳,一般圖便宜報名的游客也不會參加自費項目,不如在某地進行一次深度游。
陷阱4旅游保險責任不清
目前,市面上的旅游保險五花八門,如何分清其中的奧秘呢?業內人士提出了以下建議:
首先,分清醫療責任。相關資料顯示,很多人在旅行時都會出現比如輕微皮外傷等問題,意外醫療部分不可忽視。專家指出,意外醫療包括門診及住院產生的醫療費用。住院費用醫療險不管是因疾病還是意外住院,均可以報銷社保用藥中的自負部分。
其次,救援責任有時很管用。旅游時若發生屬于保險責任的保險事故,不僅可以得到賠償,有救援責任的部分產品還可以申請由保險公司直接墊付醫療費用。這樣,客戶一旦出險,除了可以實現保費的實時墊付外,還可進行醫療轉運服務。
再次,特殊運動可加保項目。比如要參加攀巖、潛水等戶外極限運動,可以選擇加保附加高風險運動保險。這項保險不在普通旅游意外險的保障范圍之內,在購買保險時要特別留意。
最后,了解清楚投保項目后再簽字。意外險的保障范圍很雜也很廣,不同的公司所保的項目也不盡相同。確認前一定要仔細閱讀保險的承保范圍,或向銷售人員咨詢。對于一些保險項目有前提要求的,如最高保障金額和投保年齡限制的,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避免事后麻煩。
陷阱5網購旅游產品有漏洞
時下,不少游客喜歡通過網絡預訂機票、酒店,或者團購旅游產品,既方便又經濟。不過,目前網購旅游準入門檻低,對消費者有一定風險。據了解,有酒店業人士指出,在淘寶等一些C2C購物平臺上的賣家,很多都不是酒店自身,而是各種中小代理甚至網上黃牛。這些賣家往往打著低價的幌子來吸引客人,但是很多價格都是不實的,要么是最后無法下單預訂,要么是預訂時被告知酒店價格已經上漲。更加麻煩的是,已經付款了卻被告知漲價了,顧客要求退款,而手續卻相當繁瑣。
有報道顯示,有消費者投訴,其在某C2C網站上幫朋友預訂某五星級酒店豪華房,看到一個賣家標價為450元/晚,且網上顯示還有100多個房間可預訂。但這位消費者與賣家聯系時對方卻告知,450元的房間沒有了,該房間現在的價格是950元,一下子上漲了一倍多。賣家還稱,很多網站的酒店標價都很低,實際上卻沒有這么多低價房,這只是吸引客人詢價的一種手段。
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應盡量選擇正規酒店預訂平臺,網上預訂酒店時,遇到報價與市場價相差甚遠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多方面核實一下,切莫圖一時便宜吃了大虧。
此外,前年興起的團購以其低廉、方便的特點至今受到不少消費者關注,但其也會有一些潛在的漏洞。比如在網上以某旅游為主題進行搜尋,出現網站鏈接達數萬個,其中有一些網站為了吸引顧客,在標題顯眼部分只會打出吸引人的信息,而一些使用時限、附加信息則故意不標注或標注在不顯眼的位置,顧客們稍不留心就會被蒙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