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謠言通過網絡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危害自然也極大。網絡謠言干擾人們的視聽,不利于社會穩定,必須徹底鏟除。拒絕網絡謠言,每一個網站、網民和監管部門都責無旁貸。
網站要有“網規”。無規矩不成方圓,每個行業都有屬于自己的規矩,互聯網也有其行業規范,必須嚴守信息真實性,堅守社會責任。作為 “網絡謠言”滋生地、發酵場的網站首先要擔當起甄別虛假信息的責任,凡是涉及敏感問題的發布都需要嚴格審查,把好“通行關”。但是,當下有很多網站為了吸引受眾眼球賺取點擊率,或者干脆是受利益驅動,從而導致把關不嚴,隨意發布謠言或轉載謠言。在媒體激烈競爭的今天,一些網站企圖通過傳播謠言立足的路子是行不通的,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終遭到淘汰。
網民要有“網德”。受圍觀心理、湊熱鬧習性以及網絡虛擬性的影響,網民往往不自覺地信謠和傳謠。網絡也是一面鏡子,網絡的一言一行同樣反映著人們的品行。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網民的網絡素養也應當逐步提高,每個人都有“發言權”,但不可沒有底線。首先,網民不要做網絡“長舌婦”,沒人喜歡“長舌婦”不說,網民的網絡行為并非無跡可尋,隨意傳播虛假信息的網絡推手因罪獲刑的也不在少數。其次,不要輕易信謠,其實有些謠言可以用常識來推斷真假。對于真假難辨的信息,更要“稍安勿躁”,相信總有正規渠道傳播正確信息。最后,不做謠言的“二傳手”,如果能主動辟謠當然更值得鼓勵。
監管要有“網法”。我國目前已經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依法查實、懲處網絡謠言造謠者的機制,目前亟需落到實處,加強網絡監管工作。只有通過法律的強有力制裁,才會有威懾作用。一旦發現謠言現身網絡,相關監管部門當在最短的時間內澄清事實,并要對觸碰網絡言論底線者采取措施方可以儆效尤。
根治網絡謠言,三劑良藥缺一不可,讓我們共同承擔起維護健康的網絡環境和良好的社會秩序的責任,創造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作者系新華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