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近日由于有人因為在微博上造謠被依法拘留,網上傳播相關謠言的其他人員也被教育訓誡,網絡謠言的相關話題一時成為熱點,公安部新聞發言人武和平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真話不說,謠言登場;大道不暢,小道必猖”,他認為政府及職能部門“應當將公開透明作為常態,不公開作為特例,滿足公眾的知情權”,“以理性平和對待大聲喧嘩,以坦誠納言疏解民怨,以公理法律撫慰人心”。
網絡謠言污染了網絡環境,擾亂社會秩序,也嚴重影響互聯網形象和公信力。在本輪抵制網絡謠言的活動中,經過各個方面的輪番訓誨,公眾對此領會得應該是差不多了,而“謠言止于公開”的道理,也早已深入人心。就此而言,“真話不說,謠言登場;大道不暢,小道必猖”,這段話的引人注目之處不在于其超越了常識,恰恰在于它回歸了常識,而尤其值得注意者,則系說這段話者的身份。
在武和平眼里,互聯網是“最具活力的公共話語平臺”,網民雖然“有時會宣泄情緒,但當真相大白時,往往歸于理性,站在事實與公理一邊,網上有一些不平和吶喊,有的犀利尖刻,但大多是嫉惡如仇,具有家國情懷,在大是大非面前從不含糊,并且始終是改革開放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在當下語境中,一個強力部門的新聞發言人,對網絡和網民能夠作出這樣極其正面的評價,其博得輿論的一片贊賞自在情理之中。
自網絡誕生之日起,網絡謠言便不期而至,其中的發生學原理盡人皆知,武和平并不是第一個發現者,其可貴之處在于面對貌似洶洶的網絡謠言,他作為強力部門的新聞發言人卻表現出了自省的態度?!盀槭裁磿霈F謠言呢?我在想,會不會我們掌握信息的一方,不說話,或說得太少,和老百姓公眾這種信息需求產生了供求上的矛盾?”作為權威信息源的提供者,政府部門負有信息公開的責任,理應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公開機制,而身為新聞發言人的武和平,正是這套政府機制的一部分。所謂“行有不得,則反求諸己”,武和平自問是否忽略了公眾的信息需求,這種清醒的責任意識無疑會大大增加其批評乃至消解謠言的力量。
誠如中國互聯網協會在《抵制網絡謠言倡議書》中所說,“共同抵制網絡謠言,營造健康文明的網絡環境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問題?!奔热皇巧鐣餐膯栴},當然就需要社會每一分子共同地擔責。作為行業協會,把這種責任訴之于網民自是應有之義,現在,像武和平這樣的新聞發言人又訴之于自己和自己容身其間的政府機制,正是共同擔責的體現。一旦兩種責任都有所依歸,謠言的生長空間必然所剩無幾。
2011年,人民日報曾經刊發系列文章探討“為何謠言這么多”,認定人們寧愿相信謠言的深層原因在于作為社會情緒穩定器的公信力被嚴重損耗,其分析和今日武和平所論并無區別,文章最后呼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盡快從制度層面尋找長久出路,用心加以解決,否則未來將可能產生更加嚴重的后果”。時隔一年,謠言的再度繁榮仿佛證實了這一預言。反思這一現狀,需要那些造謠者付出代價,需要更多網民的自律,也需要武和平們的清醒責任意識。如果在政府機制中,像武和平這樣能夠認識到自身不足的人多了,公眾期望甚殷的信息公開當有跨越式進步。
按照社會學家的理論,在對謠言的反應過程中,可以給多元社會提供一個彰顯共同體的有機團結和凝聚共識的機會。所以網絡謠言的出現遠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真正可怕的是一方面以一種想象的狀態來要求網絡,另一方面卻又回避自己應盡的責任。
抵制謠言有賴于大家共同承擔責任,偏于一極只能徒增怨恨,但愿一位新聞發言人的自省是共同承擔責任的良好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