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最近,“手機吸金軟件”又開始甚囂塵上,媒體也對其相關的“黑色利益鏈”進行了多次曝光,在分析事件原因的時候,有人指出,在“手機吸金軟件”的“黑色利益鏈”當中,運營商一是參與了不當得利的直接分成;二是利用手機軟件消耗流量獲得利益后與軟件設計者分成。實際上,一般運營商與SP的合作結算比例只占信息費總額的15%(而且還必須承擔欠費、壞賬等風險),借助SP分成來吸金對于運營商而言并無太多好處;而利用軟件消耗消費者的手機流量來獲取利益更不可取,部分地區的移動數據網絡利用率較低,都向客戶免費贈送流量了。
盡管取締“黑色利益鏈”也符合運營商的根本利益,但單純依靠運營商來加強“手機吸金軟件”的防范顯然是存在明顯不足的,盡管運營商已經加強了對扣費行為的管控,如限制每日信息費使用上限、取締部分短信付費漏洞等,但由于運營商畢竟是企業組織,只能根據與SP簽訂的合同及制定的相關管理辦法進行處罰,力度依然不足。筆者認為,防范“黑色利益鏈”還需法律機關、運營商、媒體和消費者共同努力,其中法律機關應當承擔主要責任;對于媒體已經曝光的、涉及金額較大的、證據確鑿的應當從嚴從重打擊,讓“黑色利益鏈”中人清楚違規違法不再是罰款賠償能夠“擺平”的,才能維護法律尊嚴、維護消費者利益。
當然,運營商也應該再進一步采取主動積極的措施來堵住漏洞,例如加強消費者清單的透明程度,讓清單上的每個扣費項目都能夠清晰易懂、能夠直接和某一項或某幾項扣費業務關聯起來,要讓消費者能夠“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消費者異常消費行為的控制和提醒,讓消費者擁有及時準確的知情權。
除上述之外,消費者也應時刻“擦亮眼睛”。
首先要謹慎選擇終端,隨著聯發科攜著新的智能手機芯片解決方案進入市場,可以預見未來的“山寨智能機”市場將會迎來一輪新繁榮。消費者要當心的是有些手機“價廉”未必“物美”,應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品牌手機才是,切莫貪圖一時便宜。
其次要謹慎選擇應用下載的途徑,對于WAPPush主動推送的鏈接(通常是使用具有誘惑力的名稱、假借手機軟件升級或手機安全漏洞升級誘使消費者下載)最好不要打開和下載,手機軟件應選擇官方應用商店或口碑較好的第三方應用商店下載。
此外,當發現話費異常時要主動求助,運營商的客服熱線或服營廳是最好的求助渠道。一旦發現“手機吸金軟件”進駐,也能夠及時的限制其功能并止住損失,同時還有利于第一手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