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今起XX商場2011款品牌熱賣2折起,詳見海報”、“10分鐘紅谷灘!10套特惠房!88平兩房,108平三房”……
這些文字是不是很眼熟?沒錯,這就是每天“轟炸”我們手機的垃圾短信的內容。從房產,到商場促銷,到辦證辦卡,垃圾短信的內容五花八門,數量也日益增多。隨機訪問結果顯示,南昌人平均每人每天要收到4條垃圾短信,90%以上的人認為自己的個人信息已遭泄露。
是誰在盜賣我們的信息?如何才能讓視界重歸清靜?
個案:寶寶剛出生爸爸就接到推銷電話
市民梁先生去年喜得愛女,可煩心事也隨之找上門。寶寶出生第二天,他就接到推銷奶粉的電話,從那以后,滿月剃頭、百日照、服裝等各種嬰幼兒商品服務的推銷電話就沒停過。滿月、百日、周歲,每個寶寶成長的重要節點,商家都會提前進行電話推銷,一個都不會落下?!耙话愣紩裙惨环?,甚至介紹些育兒經驗,最后才推銷產品?!绷合壬嬖V記者。
梁先生思前想后,自己只在醫院填寫過相關表格,很有可能就是醫院方面泄露了自己的個人信息。
調查:九成市民認為個人信息泄露
個人信息遭泄露已成為當下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記者通過街頭訪問和樂客在線調查得知,100%的市民、網友接到過推銷電話、短信、郵件,90%以上的人認為自己的個人信息已遭泄露。
市民喻小姐告訴記者,前不久她到京東某樓盤看房,在售樓處登記了手機號碼?;厝ズ鬀]幾天,短信就開始響個不停,除了收到該樓盤的營銷信息外,還收到了三四個其他樓盤的信息,“那些樓盤我根本沒去過,他們怎么知道我的手機號碼?”網友“愛軒”說,他剛買車就接到了退購置稅的電話,很顯然,自己的個人信息已被泄露。網友“tingting0816”說:“當初和男友準備結婚買房的時候,天天有信貸公司的短信發到手機上,我們都快煩死了,真不知是哪個無良商家出賣了我們的信息?!?/FONT>
平均每天接到4條垃圾短信
受訪者表示,每天接到的垃圾短信五花八門,其中以房地產廣告最多。根據隨機訪問結果統計,房地產廣告占垃圾短信總數的40%,商場促銷占25%,金融保險占20%,辦證辦卡占10%,其他占5%。有人一天最多收到過10條垃圾短信,比正常短信還多;少的一天也收到1條垃圾短信。平均下來,南昌人平均每人每天接收4條垃圾短信。
受訪者紛紛“倒苦水”,越來越多的垃圾短信、騷擾電話已嚴重干擾生活,他們憤怒、恐懼,但又無可奈何。
揭秘:群發短信可精確到街道
商家是如何知道市民個人信息的?一位在通訊業工作多年的人士告訴記者,電信運營商想要獲得客戶個人信息再簡單不過,只要登錄信息系統,輸入客戶名字,立刻就能查到手機號碼、住址。不僅是營銷人員,連營業廳做報表的工作人員都有機會接觸信息系統,一些員工通過販賣客戶個人信息牟利。
房地產業也是信息泄露的“重災區”。部分置業顧問出售客戶信息已是“公開的秘密”,客戶前腳剛走,他們后腳就將客戶的信息掛到網上:“現有一手樓盤業主信息出售,有意者請與我聯系?!?/FONT>
記者以商家的身份撥通市內某短信群發公司的電話,對方表示:“我們是與街道合作營業廳聯系的,短信百分百到達,強制性閱讀。你想要發到哪條街,我們就幫你發到哪條街?!?/FONT>
最貴個人信息100元一份
個人信息泄露不僅嚴重妨礙人們的正常生活,還為刑事犯罪提供了土壤。據南昌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二大隊民警王玨介紹,今年1至3月,南昌共立案300起詐騙案,其中一半是電信詐騙案,包括手機短信、固定電話、QQ聊天等方式。
“去年南昌破獲的‘2.27’特大系列電信詐騙案,就是一起典型的通過泄露個人信息非法獲利的案件?!蓖醌k告訴記者。據犯罪嫌疑人交代,受害者的手機號碼全部是在網上購得,普通人的手機號碼每個5分至1角,資金雄厚、身份特殊的人的具體信息,最高每份可賣到100元。該團伙以編造、虛構股市信息和高額利潤為誘餌,每天群發短信10萬余條,給股民造成巨大損失。
公安機關表示,針對目前電信詐騙發案率上升的趨勢,他們將加大打擊力度,同時也提醒廣大市民加強自我防范意識。
對策:個人信息保護指南上半年出臺
面對垃圾短信日益增多、詐騙案時有發生的現狀,相關部門正在積極行動。記者了解到,《信息安全技術、公共及商用服務信息系統個人信息保護指南》目前正在國家標準委進行最后的技術審批,預計今年上半年正式出臺。指南規定,在收集個人信息階段告知的“使用目的”達到后,應立即刪除個人信息。
此外,記者從江西省通信管理局獲悉,該局向省內各基礎通信運營企業發出緊急通知,要求開展端口類短信群發業務清理整頓專項行動。5月底前,各企業要建立垃圾短信撥測和對異常群發短信行為的監測、發現、預警及后續處理機制。
加強法律執行力度
省委黨校法學教研部教授萬高隆表示,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確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罪名,這被認為是保護個人信息的標志性事件。此外,目前有近40部法律、30余部法規以及近200部規章涉及個人信息保護,“可以說,在保護個人信息方面,我國法律已經比較完善,之所以還會出現垃圾短信滿天飛的情況,執法不嚴是主要原因。違法成本太低,風險太小,不法分子自然日益猖獗?!比f高隆說。
此外,普通群眾的法制觀念也比較淡薄。人們認為,短信騷擾、電話欺詐是“很小的侵害”,因此總是選擇忍氣吞聲。
“解決垃圾短信、電信詐騙問題涉及方方面面,但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加強法律的執行力,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同時,人們也要加強法制觀念,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萬高隆說。
他山之石
美國:自律模式
美國對個人信息的保護起步比較早,且多采用行業自律模式。在互聯網方面,美國在線隱私聯盟于1998年公布了一份指導網絡和其他電子行業隱私保護的指南。采取網絡隱私認證計劃,要求那些被許可在網站上張貼其隱私認證標志的網站,必須遵守在線資料收集的行為規則,并且服從多種形式的監督管理。
日本:保護意識強
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日本是一個法律和民眾意識都比較健全的國家,這也是經過很長時間才得以完善的。日本企業在管理客戶信息方面非常嚴格。從公司發出的郵件,公司管理人員和監管部門都嚴格審閱,公司的手提電腦一般不允許帶出公司。一旦存有客戶信息的電腦丟失,媒體就會爭相報道,給公司帶來極其惡劣的影響。
記者手記
對個人信息保持一份敬畏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都變成“裸奔”的人。我們的手機號碼被無數樓盤、中介獲知,我們的個人信息在保險公司、奶粉公司肆意流轉,甚至我們的銀行賬戶、親友信息也被一一破悉。我們,真是“裸”得夠徹底的。
個人信息泄露事件頻發,成為社會的一大頑疾。首先,缺乏對個人信息的尊重和敬畏,一些商業公司疏于管理,令內部員工輕而易舉就能獲取客戶信息;其次,“無利不起早”,在經濟利益的誘惑下,個別企業將所掌握的個人信息拿來交易;再次,法律執行不力,使得信息泄露呈現出“高收益、零風險”的不對稱。
然而,一個人總要參與社會活動、接受社會服務,不可能將自己“包裹”起來。當前急需做的,是進一步完善立法,嚴格執行。個人應加強法制觀念,對保護個人信息有足夠的重視。更重要的是,整個社會要對個人信息有敬畏之心,因為那不僅僅是一串簡單的數字,那關乎一個人的尊嚴、安全甚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