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消費者一向弱勢,當自身權益受損而又維權失意時,常常選擇到網上發發牢騷,以抒不平。然而,就是這樣一點權利,如今也要被剝奪了――借助大量出現的網絡公關公司,企業可以輕易將那些對它們不利的網帖刪掉。
據悉,目前以為個人和企業提供“快速解決網絡危機”服務的網絡公關公司遍地開花,其業務內容十分豐富,包括:各大門戶網站和報業網絡版及論壇社區、視頻網站、知識問答平臺、網站博客的撤稿、刪帖服務,封殺博客,提供搜索引擎公關終極維護服務以保證指定關鍵詞搜索結果的前N頁無負面信息等。在網上提供的刪帖服務流程中,普遍分為報價、簽訂協議、付預付款、刪除負面信息、驗收、支付余款等步驟,并普遍承諾在2至3個工作日內就能將負面消息全部刪除。
很明顯,這種以“刪除網絡負面信息”為己任的網絡公關公司已經頗具規模。對此,有專家擔憂地表示,此類公關公司猖獗,刪帖業務泛濫,很可能左右網絡輿論導向,甚至改變網民對網絡信息的真實判斷,其后果相當嚴重。自去年4月開始,國家有關部門曾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一大批以刪帖為主要業務的非法網絡公關公司和網站被查封關閉??墒呛镁安婚L,沒過多久,此類公司和網站又悄然再生,卷土重來。
這些非法網絡公關公司打而不死,原因何在?原因很簡單。經濟學有個基本原理是“需求決定生產”,非法網絡公關公司正是應那些有刪帖等“公關”需求的企業之運而生的。雖說這是市場規律使然,但這種現象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價值,或者說它是反價值的。要知道,非法網絡公關公司為那些企業最終刪掉的不是帖,而是它自身的市場信譽。
盡管按照一些企業的說法,他們花錢雇網絡公關公司是為了刪掉那些對企業聲譽會產生不利影響的“不好的帖子”,而這些帖子很可能是“別有用心”的人或對手故意為之的拆臺之舉,但不是通過合理、合法的正常渠道去解決這樣的問題,而只是采取一刪了之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消極應對,這首先就是態度不端正。即使是對手惡意所為,一個投訴帖的內容也不可能盡是污語惡言,一點兒事實根據都沒有,否則它根本就不具有說服力,難以在網民中產生感召效應,更不會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注意。相反,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的刪帖行為倒顯得十分醒目,反把人們的目光吸引過來,也讓有關部門起疑了。
事實上,到目前為止,試圖通過刪帖掩蓋或平息事態的先行者,還沒有做得成功,更遑論讓人稱道的了。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而言,消費者有對其產品進行品評的權力和自由,而這種品評傳達到企業可以成為其改進產品或服務的依據;行業專家甚至同行對手也可以對其生產經營等市場行為進行指點,而這恰成為企業反思的參照;政府監管部門若有批評教誨,企業當然更應畢恭聽、畢敬行了。否則,若自身真的底兒潮,又遮遮擋擋,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之舉,最終會變成自掘墳墓的掊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