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手機監聽卡詐騙橫行。近日,北京市海淀警方通報,一個在網絡上發帖子,謊稱能夠制作手機監聽卡,監聽他人通話內容的犯罪團伙被海淀警方一舉打掉。這是北京警方今年首次打掉假冒能制作手機監聽卡的詐騙團伙。
類似的手機監聽卡騙局并不罕見,通話監聽、短信息監控、定位追蹤等“強大功能”引起了許多民眾的好奇心,也騙走了他們的的錢財。根據360發布的《2011上半年中國網絡安全報告》統計,“手機監聽卡”欺詐已被列入購物類釣魚網站的六種欺詐方式之一。警方提示,當前根本不存在手機監聽卡,那些打著高科技的幌子、號稱能為你監聽他人通話、定位他人行蹤的人目的就只有一個:騙光你的錢。
手機監聽卡實為交費無底洞
想知道你的妻子、老公會騙你嗎?想知道你的老板正在與誰談話嗎?想知道你的商業對手在干什么嗎?想知道你的孩子在什么位置嗎?手機監聽卡幫你忙?!弊罱@段時間,這樣的手機監聽卡、手機定位卡廣告在網絡上鋪天蓋地,甚至蔓延到手機短信上。“有一種手機監聽卡,裝在手機上,輸入監聽對象的號碼,5-8分鐘內即可破譯出對方的密碼和PIN碼。對方通話時,不論距離你多遠,你都能清晰的聽到內容,還能錄音,GPS功能為你定位對方的行蹤?!鳖愃七@樣鼓動人的宣傳吸引了不少好奇者的關注,江蘇江陰市某小區的王先生就收到了這樣的短信,由于夫妻正在鬧離婚,為了監聽妻子的通話和行蹤,他購買了一張手機監聽卡。王先生按對方要求通過電話轉賬方式相繼交了卡費、網絡維護費、保證金等共計56788元。但王先生不久就發現被騙了,錢打了水漂。
石家莊的李先生也收到了類似的關于出售多功能智能卡(即手機監聽卡)的短信息。真有這樣神奇的卡嗎?李先生有了買一張玩一玩的念頭。根據銷售方的要求,李先生需先支付100元的“定金”。收到卡后,再支付余下的400元貨款,然后,該公司便會向其提供手機卡的使用密碼。但交完費后,要使用這些功能,還需要輸入一個密碼。而對方在電話中稱,要獲取這個密碼需再交納2800元的網絡服務費。2800元的高額網絡服務費讓李先生恍然大悟,肯定是上當了。
四川內江、山東濱州等地不少市民反映,陸續收到出售“手機監聽卡”的相關短信,有許多人禁不止好奇和誘惑,上當受騙了。同時也讓一部分人擔憂,自己的手機通話內容會不會已被別人監聽?
監聽通話純屬子虛烏有
據金山網絡新聞中心的資料顯示,金山網絡安全中心對互聯網上所有手機監控卡和手機監聽軟件網站進行檢測,發現大量網站是欺詐網站,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手機監聽卡。有人之所以輕易上鉤,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不少手機和軟件確實具備了相關定位的功能。但專家稱:“個人通過手機,在只知道對方手機號的前提下,衛星跟蹤定位、攔截短信、監聽他人電話,從通信技術的角度來講,可能性非常小。因此,所謂手機監聽卡可以監聽通話的說法,純屬子虛烏有。
其實,只要認真觀察,手機監聽卡騙局很容易被揭穿。電腦安全專家表示,“手機監聽卡”網站通常會設置商品功能介紹、成功案例、產品展示等多個欄目。但所有網站的“成功案例”幾乎如出一轍,有些網站還滾動播放“最新訂單”,造成“熱賣”假象。
總結各地出現的手機監聽卡騙局,被侵害對象主要集中在三類人,一是一些婚姻、家庭有波折的男女雙方;二是社會上一些出于獵奇、社會閱歷淺的青年人群;三是不排除一些社會上異想天開的中老年人無所事事消遣以及想用此進行不法活動的好逸惡勞的閑散人員。騙局實施者瞄準大多數人擁有私心目的的心理及少數人做一些不為人知等心理,在手機上群發神乎其神的“手機監聽卡”信息引誘受害人“上鉤”。360安全專家說,受騙網民購買此類“手機監聽卡”后,需支付數百元進一步購買密碼,才能進入使用界面;此后,該卡會提示“網絡未開通,請申請網絡服務”,還需要繼續向騙子交錢,直到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
提高警惕莫輕信騙局
據法律專家分析,手機監聽卡的問題之所以出現,從需求方看,主要是人和人之間缺乏信任造成的,從供給方來看,是見利忘義,不惜以身試法。而受害人也明知自己使用這種產品,是基于懷疑親人或者打探他人隱私,難以說出口,所以等到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后,也不愿聲張。正是基于此,讓這些騙子更加囂張,大肆拓展業務,這樣的現象就越來越多了。
既然手機監聽卡問題的產生主要是人和人之間缺乏信任造成的,促進人際關系的改善,尤其是親人之間關系的改善,可以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面對手機監聽卡騙局多發的情況,警方也提醒市民,不要買法律不允許買的東西。從法律層面上講,手機監聽卡存在兩方面的違法。第一,賣售人非法向買方索要被監聽人的電話號碼,這本身就已經違法;第二,如果買卡人用“手機監聽卡”對別人的通話進行監聽,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也屬于違法。并且手機監聽卡屬于專用間諜器材的范疇,任何個人和組織均不得非法持有,也不能私自買賣,私自買賣的行為無效,不會受到法律的保護。此外,民眾要提高防范意識,平時應該多了解一些詐騙伎倆,不要聽信對方要求一次又一次地交費。
單純的個人防范并不能完全杜絕此類騙局,還需要相關部門結合警情宣傳防范,尤其對那些或婚姻受挫、家庭糾紛或社會閱歷淺的各年齡層次的人群進行友情提示。對于詐騙者,聯合打擊是很重要的一環。網監、通信等部門應多方協作,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公安部門應密切關注此類犯罪,一旦發現相關線索,要一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