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今年5月,英國女王在新一屆議會開幕時公布了政府的立法計劃,其中一項新的立法草案決定擴大執法機關和情報部門對網絡通信的監督權。政府強調該草案將在“嚴格保護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允許安全部門查閱“至關重要”的網絡通信數據。
與英國現行的互聯網規定相比,新草案賦予了安全部門更大的網絡監管權,監管的范圍不再局限于電子郵件等,進一步擴到到社交網絡和網絡即時通信工具。在網絡中的恐怖主義成為英國國家安全的新威脅的今天,此舉對打擊互聯網犯罪行為,保障英國國家安全無疑將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事實上,從嚴管網、從嚴治網已成為英國政府對互聯網管理的重要趨勢。早在1996年,英國政府就組織互聯網業界及行業機構共同簽署首個網絡監管行業性法規《分級、檢舉和責任:網絡安全協議》,并專門成立“互聯網監督基金會”,搜集網絡非法信息內容。2003年,英國政府成立通信辦公室,其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負責維護網絡信息內容標準,加強對非法內容的管制。而去年8月倫敦等地出現的嚴重騷亂,則讓英國政府嘗到了“網絡偽自由”下的苦果。在這場騷亂中,社交網站及網絡謠言成了重要推手。最終結果是4人喪命、1200多人被抓、上億英磅財產在打砸搶燒中化為烏有……英國首相卡梅倫當時就表態要對網絡加強監管,制止把社交媒體用于暴力的行為。此次,新立法草案將社交網絡納入監管范圍,讓法律跟上科技的發展,將使警方執法有法可依。
英國《經濟學家》雜志曾有評論所言,“技術是沒有道德的,它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可能擾亂國家的穩定”??v觀互聯網發展史,不難發現,網絡在帶給人們生活便捷、信息自由的同時,網絡犯罪也日益增多和多樣化。2011年,安全軟件廠商賽門鐵克發布的一項報告曾指出,去年全球共有4.31億成年人成為網絡犯罪的受害者,全球網絡犯罪造成的損失超過了全球大麻、可卡因和海洛因黑市交易量的總和。網絡犯罪的日益猖狂,不僅給各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更損害了廣大網民的切身利益,甚至威脅國家的安全。加強網絡監管,打擊網絡犯罪已經成為各國政府的共識。
英國此次公開的這項新的立法草案便是政府積極介入互聯網管理,從立法層面打擊網絡犯罪的重要舉措。事實上,不獨英國傾力于互聯網管理,據有關機構對世界42個國家的調查表明,大約30%的國家正在制定有關互聯網的法規,而70%的國家在修改原有的法規以適應互聯網的發展。如美國為了維護網絡安全,共設有六大網絡安全專職機構、130多項法律法規,將信息安全戰略作為國家戰略的核心戰略。為了維護美國國家安全,2010年6月起,美國國土安全更是對網上公共論壇、博客、留言板等進行常規監控,多個知名社交媒體及眾多熱門博客均在監控名單中。德國政府在1997年通過《信息與通訊服務法》,著重限制包含猥褻、色情、惡意言論、謠言、種族主義的言論,尤其禁止與納粹相關的思想言論與圖片在互聯網上傳播。澳大利亞政府則于2005年成立了通信與媒體管理局,專門負責對澳大利亞本土網站的內容進行限制,嚴禁涉及兒童色情、性暴力、教唆犯罪、種族仇視、恐怖主義等內容嚴禁傳播。
網絡不能成為“超越法律與道德的純自由世界”,沒有監管的自由,人人都可能被互聯網“綁架”,成為信息過度自由下的犧牲品。強化網絡監管已成國際趨勢,甚至成為一種常識,這不僅利于互聯網的健康長久發展,更是各國政府對民眾的責任所在,也是打擊網絡犯罪,維持社會秩序,保障國家安全的應有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