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網購的方便快捷吸引了不少市民,也讓一些犯罪分子動起了歪腦筋。6月14日,龍游法院判了個案子,與網絡域名“移花接木”有關。這事兒提醒市民們,網購的時候要把網址、域名看清楚。
傅某生于1986年,2010年大專畢業后,他意外獲知,可以通過“釣魚網站”,騙錢獲益。隨后,他先后教會同是“85后”的騰某、陳某、毛某、徐某4人,五五分成,最終成功套上15位買家,騙取人民幣4050元。
如何操作?據傅某交代,他先是在淘寶上購置一個高信譽的店鋪,并把鋪子里的商品價格,調得低于同行,以此吸引顧客。其他四位則負責分別與人聊天。
有“魚兒”上鉤后,通過淘寶旺旺,騰某等4位扮演的“賣家”,會爽快同意對方再次還價,當對方提出修改價格時,再告知對方,價格不能直接在網頁上修改,得重新上架。他們一邊穩住買家,一邊將聊天記錄發給傅某。傅某則利用手頭的軟件,馬上做出一個假鏈接,與買家選中的網頁一模一樣,只是網址域名不同。將假網頁發還給買家后,網頁顯示得重新登錄支付寶賬號和密碼。買家這邊正在輸入,那邊,通過軟件,傅某盡收眼底。同樣靠這個軟件,傅某隨后也掌握到了買家支付寶的密碼。如果是網銀支付,現金則直接進入到了預先設置的網站。
隨后,傅某將這些信息發給第三方,對方將金額發至傅某的財付通內,這也意味著,整個竊取工作結束,當然,所謂的實物是根本沒有的。
傅某說,之所以要做“釣魚網站”,主要是這錢賺的容易,“我們把假的網站發給買家,買家留意更多的是圖片和價格,根本想不到往上看看,域名和剛才的是否一樣。”
法院當庭做出宣判,因詐騙罪,傅某、騰某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二年六個月,陳某、毛某、徐某有期徒刑十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