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成功,感謝您的反饋!
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2012年7月上旬,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發布的《2012年中國網站可信驗證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在過去一年中,有近7成網民遭遇了釣魚網站、詐騙網站或者消費欺詐。為了凈化網絡環境,監管部門、網絡平臺都出臺了種種認證和備案措施,但這些舉措卻很有可能成為不法分子利用的工具。
詐騙網站:
瞎編網警備案編號、ICP許可證號
點擊一個網站,頁面設計清新靚麗,還掛著客服窗口,可以直接咨詢對話,最重要的是,在頁面的下方,赫然顯示出網警備案編號、ICP許可證號,以及經營性網站備案信息、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網絡110報警服務的徽章和鏈接,讓人對網站的合法性信以為真,但一查才得知,編號、證號都是假的,鏈接雖然能直通監管部門網站,但是這并不能證明網站的合法性。
嚴先生是一名網店店主,為了追求業績,他想用非正常的手段增加網店的信譽。他通過在網上搜尋,找到了一家有償“刷信譽”的網站,該網站號稱要預付刷鉆費用,不成功就退錢,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不能當面給錢,嚴先生看到網站下方有種種認證和報警鏈接,看到是南寧的網站,心想對方也不會逃到哪里去,就付了4000元款項。
沒想到,對方拿了錢就人間蒸發。嚴先生才認真查詢起該網站的網警備案編號、ICP許可證號,發現這個證號根本就不存在,想到自己連對方的真實姓名、身份證號都一無所知,想要追款難于登天,只好自認倒霉。
教訓:據業內人士透露,國內電子商務認證機構多而雜亂,有些說白了就是花錢就能獲得所謂的認證,常常是一個網站下方掛了數個“信用認證”、“網信認證”、“誠信商家”、“可信網站”等等名目的認證。這一現象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認證不一定權威,權威認證不一定真實。另外,網絡詐騙往往黑吃黑,打出有償監聽電話、遠程衛星定位、網店刷鉆等等。因此,想打“擦邊球”的網民,還是不要產生這類的想法為好。
消費欺詐:
商城里也賣假貨
某商城是國內最大的B2C(企業對個人)的電子商務平臺,但凡入駐的商家,需要有公司注冊資質。正因為如此,該平臺對外宣稱入駐賣家所售商品,都是正品行貨,提供100%品質保證的商品,接受買家的監督和淘寶的監督。盡管打了包票,但是仍有入駐的商家在兜售假貨。
近日,市民劉先生想在該網絡商城上購買一個行李箱。劉先生回憶道:“之所以在上面買,就沖著商城三大項保障中,有一項是‘100%正品保障’。我相中了一個品牌的行李箱,有兩家商城在賣,看起來款式相當,其中一家比另外一家便宜兩成,我本來想買便宜的那家。但我注意到,有一家是有防偽編碼的,而便宜的那家承認自己沒有防偽,但是‘質量不會比網上同品牌同價位的差’――一聽到賣家說這樣的話,我馬上就嚇出了一身冷汗,自己看了箱子的細節圖,發現便宜的那家箱子上沒有品牌標示,保修期也短,款式也有出入,嚇得我不敢買了。”
最后,劉先生感慨,電子商務平臺號稱全網100%正品,但無意中卻“助紂為虐”,為售假者添置了騙人的“畫皮”,很多時候縱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也很難去辨識真假。
教訓:近日,南寧警方查處了一個售假的窩點,該窩點在一個號稱全網100%正品的網絡商城上開店,專門售賣韓國的假冒化妝品,此類案例不一而足。在國外,B2C電子商務平臺都有正規的供貨渠道,嚴格的認證,“B2C”也正為正品的代名詞,但是在我國現在的網絡環境下,卻成了被念歪的經。
釣魚網站:
“正常管道”也有假
“喂,是剛在我家店鋪買手機的李小姐嗎?和你說個事,你要的那件貨只剩樣品了,你看要不換別款或給你優惠些,上線來我發你鏈接再挑挑如何?”電話里,賣家熱情地說到。李小姐沒多想,登錄電子商務網站專屬的通訊工具,接著點擊了賣家給她發的木馬鏈接,并且按照提示付款。不久,李小姐發現錢已經全都被轉走了。
“是通過專屬通訊工具的,支付頁面也和平常沒差別,本以為沒事,沒想到還是上當了。建議大家吸取我的教訓,在購買過程中,買家和賣家充分溝通非常必要,要通過電話最終確認。不過,買家不要從別人提供的網址鏈接進入購買,要自己從正規的渠道點擊進去。”李小姐后悔地說。
《2012年中國網站可信驗證行業發展報告》指出:釣魚網站,指的是以仿正規知名網站為仿冒對象,比如淘寶網、騰訊網、新浪微博等;普通網民僅靠觀察、比對網頁內容基本無法區分;多以中獎、低價、特惠為由頭;主要通過搜索、即時通訊、郵件、微博等平臺傳播;目的旨在騙取網民銀行卡賬號、密碼等個人信息或錢財。
教訓:不光是騙子發來的假鏈接,就連自己搜索出來的,也有可能是假網站。不少網民已經習慣將“百度”、“谷歌”上排在第一位的搜索結果,當成“官網”,點擊進去一看,樣子確實與之前登錄的官網一模一樣。所不同的是,價格便宜了很多,其中就潛藏很大的風險。